足球资讯介绍

非洲中企大亨王垚:奢华生活与美女云集为何屡获官方赞扬

发布日期:2025-10-11 01:06    点击次数:144

法拉利、劳斯莱斯不过是平时用的代步车,而湾流公务机可是出国跨国跑的标准装备。庄园里养的可是非洲狮和长颈鹿当宠物,身边还常年陪伴着像世界小姐一样的“女助理”。

这就是咱们中国商人王垚在非洲的实际生活状态。

他的抖音账号“非洲十年”,让数百万粉丝得以一窥那令人震惊的非洲世界,他也因此赢得了“非洲土皇帝”的称号。

就是这样一个把“炫富”搞到极致、生活奢侈到引发不少争议的人物,却多次出现在新华社、央视等中国官方媒体的报道中,被当作中非合作的正面典范予以宣传和表扬。

到2025年1月,他的账号因为“展示过度奢华”内容而被平台暂时封禁,不过看起来这事儿并没有让官方对他之前的肯定减分。

这个生活过得这么嚣张,有时还挺张扬的商人,怎么就能得到一向挺严肃的官媒的偏爱呢?

从“铁饭碗”到非洲“卖破烂”:风光背后的九死一生

王垚现在的奢侈生活,咱们都能看得出来,但要是跟他创业刚开始那会儿比,别说豪华了,简直像是天差地别,谁都能一眼看出来他的那段狼狈时光。

其实王垚的起步其实也不算差啦,他1983年生在甘肃兰州一个不错的家庭,父母都是国企的员工,还有单位的领导。

他从小就表现出语言方面的天赋,顺利考上了北京对外经济贸易大学,毕业以后加入了央企,负责海外的业务工作。

2009年,王垚被派到非洲坦桑尼亚,负责推销国产民用飞机,不久又调到肯尼亚,担任东非地区的负责人。

这份前景光明的“铁饭碗”,成了许多人梦中渴望的职业选择。

可偏偏王垚在2013年做了个让所有人都瞠目结舌的决定,尤其是让父母觉得坚持不住:辞了职,留在非洲去闯创业。

可说白了,创业哪是那么简单的事呢?

没多久,他就碰上了很大的打击。

他把肯尼亚的鲜花带回中国卖,可是因为保鲜措施和物流不到位,价值几万甚至十几万的玫瑰一到达就都枯了,亏得一塌糊涂。

可尽管遇到挫折,他也没有就此打退堂鼓。

王垚很快就瞄准了一个新的商机——二手衣服。

他发现,考虑到那会儿非洲民众的购买力不算太高,来自中国、欧洲的便宜二手衣服在市场上可是挺火爆的,需求特别大。

因此,他全情投入到这个表面上像“收破烂”的行业,从中国等地拿二手衣服,运到非洲之后再清洗、消毒、熨烫,然后以大概2美元一件的价格卖出去。

这个挺接地气的买卖很快火了起来,让他真正赚到的“第一桶金”就此到手。

“炫富”是名片,炸药厂才是硬通货

要说二手服装这块生意帮王垚稳住了脚跟,但要说到往工业领域的拓展,才是真把他的“商业帝国”打的牢牢地,也让他开始进入官方的视线范围。

随着资金不断积累,王垚的商业版图迅速延伸到二手电器、鞋子、健康产品,以及家居用品等多个交易领域。

更重要的是,他把注意力转向了非洲那蒸蒸日上的基础设施开发。

他下了个更狠的决策:在坦桑尼亚投入资金盖了一座炸药厂。

许多人觉得这个行业风险特别大,但在王垚看来,这是进入当地关键产业链的绝佳时机。他的工厂为矿山开采和大型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像鲁菲吉水电站)提供合法的工业炸药,直接推动了地区的经济增长。

他还在木材加工厂、水泥厂以及废旧轮胎回收站等实体产业上下了不少功夫。

这些产业,远比短视频中那些豪车美女更有分量。

它们不再只是普通的商品买卖,而是真正融入到非洲的工业发展中去。这和中国“走出去”以及“一带一路”的宏伟愿景也不谋而合。

每逢西方媒体总爱把中国在非洲的动作抹黑成“新殖民主义”,而王垚在当地投资建厂、创造价值的那些民营企业家,成了有力的反例,直接给他们打脸。

就在这个角度来看,他那看似夸张的“土皇帝”形象,其实还透露出另一层意思。

有些人分析觉得,在非洲那边的复杂商场里,建立信任可不是光靠一张 contract 就能搞定的。

一架湾流公务机,再加上一座气派的庄园,这些看得见的资产,无疑是实力最直观、最有说服力的展示,也是一张帮他打开当地政商核心圈层大门的“含金量”十足的“名片”。

豪华的生活方式,不仅是他吸引关注的秘密武器,也是在非洲这片热带丛林中立足发展、拓展生意的生存之道。

官媒点赞的真正逻辑:“授人以渔”的中国式贡献

官媒之所以对王垚格外看重,主要原因在于他不仅仅是在积攒个人财富,更是在当地社会真正做出了不少实在的贡献,而且还用一种民间的方式,成功树立了中国商人的正面形象。

比如说,王垚的公司雇佣了几千名当地员工,为许多非洲家庭带来了稳定的收入,在那些就业机会本来就不多的地方,这样的作用可真是不言而喻。

对任何国家的政府来说,这样的实际贡献远比外来援助更让人心头一暖。

除了这些,王垚并没有满足于仅仅雇佣或金钱上的支持,而是全心投入到长期的知识和技能传递中去。

他在肯尼亚创办了一所被调侃为“非洲蓝翔”的职业技术学院,免费为当地人提供中文、贸易、电工、农机等方面的技能培训。

他在乞力马扎罗山区建起了12所希望小学,还设立了“王垚奖学金”专门帮扶贫困的大学生,甚至在2024年还发起了“竹编工匠培训计划”,专门从中国请了老师传授手艺,到2024年9月,已经有127名非洲学员完成了培训。

这些行动,恰好体现了中国对外援助和合作中“帮智”与“激志”相互配合的理念。

他不光搭了岗位,还在帮非洲人民学会怎么用自己手中的技能来改变生活。这种“自我造血”的帮助方式,比起简单“输血”更有意义,也更持久。这样一来,他也自然成为了推动中非友谊的“民间大使”。

最终,涉及到的就是文化方面的沟通和形象的再塑造。

在王垚的“非洲十年”账号火起来之前,国内网民对非洲的印象大多是贫困、落后、疾病这些成见满满的标签。

王垚的视频虽然以奢华生活为亮点引发关注,却也真实展现了一个充满活力、商机无限的现代非洲,打破了不少人固有的偏见。

他在视频里无意中或者有意地加入了中国文化的元素,比如教非洲员工包饺子、庆祝中国传统节日,这些都在潜移默化中推动了中非之间的文化交流。

新华社在2021年的报道里提到,王垚的短视频正在慢慢地“悄悄改变不少人对非洲的刻板印象”。

《环球》杂志更是准确地赞他为“中非友谊的毛细血管”。

这些评价明确表达了,官方特别看重的,正是王垚在民间渠道中所担当的文化纽带作用,以及他所代表的那种与西方殖民者截然不同、强调合作共赢的“中国式商人”形象。

总的看,王垚这个人啊,可以说是个非常复杂、多面性的存在。

网络上那位备受争议的“非洲土皇帝”,其实只是他形象的A面罢了;在B面,他是一个从零开始、扎根实业的开拓者,一个带动就业、投身教育的贡献者,还推动中非之间的交流,受到官方认可,算得上个“民间大使”。

官方媒体的夸奖,并不是在赞扬他个人的奢华生活,而是认可他所代表的商业成就、社会贡献以及所体现的时代价值。



上一篇:莫斯科暗藏阴谋,普京保持沉默,朱拉尼行动,叙利亚未来何去何从
下一篇:断网24小时,塔利班尝试“掌控未来”,却陷入自己制造的困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