断网24小时,塔利班尝试“掌控未来”,却陷入自己制造的困局
(以下为模拟人工原创的版本)
那天下午,我正在喀布尔的一家咖啡馆写东西,突然发现网络信号不对劲。起初,我以为是咖啡馆的路由器出了问题,慢悠悠打开手机数据,却发现数据网络也没了。一旁的服务员递过菜单时,顺口说了一句:“大家都说网断了,连电话也开始断断续续。”听完他的话,我愣了片刻,意识到事情不简单,抓起包就往外走,想找朋友们确认情况。
作为一名驻扎喀布尔的外交官,我平时很依赖互联网,既用来处理公务,也用来联系亲人,甚至偶尔看看国际新闻放松一下。这么全面的断网,事先竟没有任何预警,只能是出自塔利班高层的命令。果不其然,一位巴基斯坦官员在电话里向我证实,他们的政府也认为这是塔利班下令的行动。至于为什么现在切断网络,各种猜测纷至沓来。有人说,这是塔利班内部的权力斗争闹到极端的表现;也有人认为,这只是对民众的一次测试,用来观察断网的社会反应。
回到使馆后,我和几位同事聊了聊,发现情况比我们之前想的更复杂。一个阿富汗记者朋友告诉我,这次断网可能是塔利班坎大哈隐居领导层的手笔,他们近来在加紧夺权,试图压制喀布尔那批相对务实的官僚。这两派之间的分歧,早在塔利班重新掌权后就开始显现——坎大哈这边思想更保守,对现代科技始终抱有警惕,而负责日常政务的喀布尔官僚则意识到数字工具对于治理国家的重要性,还开始积极在网上传播官方叙事。断网,无疑是在强化坎大哈派系的“掌控力”,尽管他们的理由是要隔绝“外部的有害信息”。
但这种隔绝的代价实在太大了。阿富汗普通民众失去了联系亲友、获取外界资讯的途径。而对于那些自塔利班禁止女性接受六年级以上教育后,通过网络继续学习的女孩来说,这一举措更加残酷——那条唯一的“生命线”也被彻底切断了。使馆的一位当地工作人员提到他侄女的情况时,声音低得几乎听不清。他说,那孩子平日用网络上远程课程,现在只能在家发呆,连老师布置的电子作业都没法交。孩子盯着一台无信号的电脑,眼圈都红了。
更让人难以理解的是,这次断网还让塔利班自己陷入了困境——他们日常政务离不开WhatsApp等通讯软件,断网后一些核心领域都开始乱套。喀布尔到迪拜的航班大面积延误,银行、贸易、医疗等关键部门更是措手不及。甚至连几位塔利班官员也不得不靠卫星电话联系外界,抱怨没网实在太难办事了。
坐在办公桌前,我翻着满是沟壑的地图,脑中浮现出阿富汗各地被切断的网络、停滞的生活场景。一位之前采访过的阿富汗女孩的话突然跳了出来:“他们把我们的学校关了,以为这样就能阻止我们学习。但我们还是上网找课本,还是能学到新知识。”这条断网命令或许切断了电缆,却永远切断不了那些深植于人心的渴望——对知识、亲情和自由的向往,终究是任何政权无法完全扑灭的。
打了个哈欠,我看看窗外的天色,想着明天还有哪些民众问题需要报告上级。无论如何,这次断网给我和身边的人上的一课:当技术被当成一种控制工具时,受苦的不只是被隔绝的百姓,还有那些发号施令的人自己。再严密的封锁背后,依然会有人寻找裂缝,发出自己的声音。
作者:驻阿富汗外交官,一位亲历冲突时代的记录者,常在闲暇时,感慨人类社会的韧性和复杂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