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斯科暗藏阴谋,普京保持沉默,朱拉尼行动,叙利亚未来何去何从
文春公子
一句话总结,阿萨德的悲哀在于,当他选择退出权力核心的那刻起,他的死比活着更具价值。在那残酷的地缘政治游戏中,感情和忠诚常常被冷冰冰的利益所取代。
不管最后真相究竟怎样,阿萨德的命运似乎早就注定了。他会逐渐被世界淡忘,而叙利亚的政治故事,任何结局都已渐渐展开新篇。在这场强权角逐的游戏中,能保住性命本就是难得的幸运,而阿萨德连这点微不足道的希望都不断遭遇威胁。
许久没露面的叙利亚前总统巴沙尔·阿萨德,最近因为一起离奇的中毒事件回到了国际的关注焦点。这位在莫斯科流亡的前领导人,差点就彻底退出了政治舞台。虽然他现已康复并出院,但住院期间弟弟马赫尔被禁止探望,而只有前总统府的秘书长曼苏尔·阿扎姆被允许去看望的细节,就像一把锋利的刀,直指流亡政客的残酷现实——他的命运早已经不是个人的安全问题,而是大国之间博弈中的一个筹码。
一、暗杀疑云:谁最希望阿萨德消失?
中毒事件一发生,嫌疑人指向的谜团还真不少说不清。表面上看,叙利亚现政府的领头人朱拉尼看似嫌疑最大:一方面,清除阿萨德能削弱旧势力的反抗心思,另一方面,也给新政府争取点“正当性”。不过,问题在于,朱拉尼那帮人擅长搞爆炸炸弹之类的袭击,也不太熟悉那种投毒这么细腻的技艺,而且在俄罗斯境内动手的话,风险实在太大。或许,更合理的猜测是,朱拉尼只需向克里姆林宫传递个“阿萨德已成累赘”的信号,说不定就有人出手了。
俄罗斯的动机也挺耐人寻味的。自阿萨德流亡快一年时间,俄方和朱拉尼政权的关系一直在走高,还传出个“用阿萨德换塔尔图斯军事基地续存权”的交易消息。要是阿萨德“意外死亡”,俄罗斯既可以免去庇护的责任,也能避免背叛盟友的骂声。不过,媒体透露的“中毒幸存”的结果,使克里姆林宫的嫌疑变得不那么明显——要真动了手的人,恐怕早就不会留活口了。
还有一说是,阿萨德家族据传掌握着几百亿美元的资产,这也是一个隐隐的线索。德国、西班牙已经查封了一部分海外资产,可大部分资金还在俄罗斯、阿联酋等地兜转呢。要是阿萨德突然出了意外,这笔巨款可能就永远成了谜团,所以,家族内部或者外部势力,为了争夺这些财富,也是很可能成为投毒事件的动因之一。
二、俄罗斯的沉默:从庇护者到“弃子管理方”
普京政府对中毒事件保持沉默,这不禁让人觉得挺难堪。一方面,要是俄罗斯公开放弃阿萨德,可能会打击自己“可靠保护伞”的国际形象,还会影响白俄罗斯、非洲那些盟友们的信心;另一方面,继续保护一个失去领土、军队和影响力的流亡总统,实际上就像背负着一笔外交上的烂摊子一样。
这种左右为难的局面,促使莫斯科采取“软硬结合”的做法:允许文官秘书长会面,但又不让掌握军队的弟弟马赫尔接触,目的就是切断阿萨德和国内军事力量的联系,防止他借助老部队搅乱叙利亚的局势。阿萨德近10个月没在公开场合亮相,这更像是一种“被隐去”的政治操作——俄罗斯希望国际社会慢慢忘记他,为他未来的“自然退出”做点准备。
三、叙利亚新局:朱拉尼的合纵连横与阿萨德的必然遗忘
阿萨德的生死对目前叙利亚政府来说,基本没啥实质性影响。朱拉尼正拼命推进“去阿萨德化”的新叙利亚:对外承认戈兰高地归以色列,以迎合美国的心意,开放油田开采权,吸引西方公司过来投资,甚至还有切断对伊朗民兵的武器供应的动作,目的是换取地区的认可。这些做法,大多是想把自己从“极端组织领导人”的形象洗白成“温和管治者”。
更要紧的是,朱拉尼心里明白俄罗斯的战略需要。前不久跑去莫斯科时,他不再死硬地要求把阿萨德引渡回来,而是强调合作,基本上默许俄军留在塔尔图斯基地。这种脚踏实地的态度,让阿萨德的重要性越发减少——当新政权和过去的靠山达成一致时,那些棋子就变得可有可无了。
四、历史轮回:强人政治的终局警示
阿萨德的经历真可以说是中东强人政治的一个缩影。从2000年开始接管父亲的政权时,他被看作是“开明改革者”,到后来的内战中变身为“反恐英雄”,再到流亡莫斯科的“中毒患者”,他的生活轨迹展现了地区政治那残酷的规则:一旦失去了价值,盟友的保护可能比敌人的刀剑还要可怕。
叙利亚如今的局势真是大国角逐的冰冷写照。俄国与朱拉尼政府的靠拢,让局面更为复杂;美国取消对叙的制裁,却还在对阿萨德一家保持压力,土耳其和以色列趁机抢占地盘,各展手段,都在告诉我们:在地缘利益的诱惑面前,所谓的道义和友谊都变得微不足道。
阿萨德中毒事件,不如说更像一场政治清算的开端,而不是简单的暗杀未遂。他的生死早已超出了个人的范畴,变成检验大国信誉以及新政权稳定程度的一根试金石。对于叙利亚的民众来说,无论是阿萨德时期还是朱拉尼时代,和平与重建的路还很长。在外部势力打着“禁毒”和“反恐”的旗号不断干预的情况下,这个历经战火的国家,要想真正掌握自己的命运,仍然留有一个大大的问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