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家卫录音门:评唐嫣“装”只是前菜,刘诗诗倪妮也被卷入
“告诉你,唐嫣呢,是个很装的人。”
就这么一句话,从王家卫的嘴里溜出来,穿过饭局的油烟气,钻进了一支录音笔,然后“轰”的一声,炸平了整个黄河路。
那个永远藏在墨镜后面的男人,用光影给几代人造梦,大概没算到,自己有一天会以这种方式,亲手戳破一个最华丽的泡沫。
这比他电影里任何一句台词都来得生猛、赤裸。
这颗炸弹的引线,攥在一个叫程骏年的青年编剧手里。
当然,在《繁花》剧组那份字正腔圆的声明里,他的身份被巧妙地修正为“前期资料收集员”,听着就像个在角落里默默订盒饭的角色。
可就是这个“订盒饭的”,把圈内大佬们的私房话,原封不动地端上了台面,让平日里被供奉在神坛上的王家卫、刘诗诗、倪妮、陈道明,一个接一个地,狼狈地跌回了凡间。
这事儿最让人上头的,就是那股子藏不住的“真实”。
我们习惯了明星们在镜头前字斟句酌,滴水不漏,突然听到王家卫用一种聊闲篇儿的口气,教身边人怎么“对付”唐嫣,说第二天讲戏你得先到,把场子暖热了,等“老师”到了再去请她……啧,那画面感,简直绝了。
那个“装”字,用得是如此轻描淡写,却又像一把飞刀,精准地插进了一个女演员最柔软的要害。
这究竟是导演对演员的洞察入微,还是一种高高在上的冒犯?
一下子,唐嫣为“汪小姐”三年磨一剑的匠心故事,显得有点可笑了。
这还没完,录音笔里存货多着呢。
场子换到《流金岁月》,编剧秦雯正说着“为妮写诗”那点事儿。
她那口气,就像在分析一道再简单不过的数学题:刘诗诗的粉丝跑来我微博底下闹,说我把本该属于蒋南孙的戏给了倪妮。
可剧本还在拍呢,粉丝哪来的剧透?
用脚指头想也知道是演员团队在背后“喂料”,拿粉丝当枪使,来撬动创作的天平。
听听,多熟练的业务分析,多经典的宫心计桥段。
我们还在这边真情实感地磕CP,人家那边早就为了几句台词,打得人仰马翻了。
更精彩的是秦雯那句“刘诗诗来找过我,被我怼回去了”,紧接着,王家卫凉凉地补了一刀:“倪小姐也不需要找。”
一句话,高下立判,把这个圈子里看不见的鄙视链、摸不着的资源壁,给你扒得干干净净。
风暴中心的程骏年,这个点燃一切的人,很快就被剧组的声明给定义了。
非法偷录、恶意剪辑、毫无职业道德……总之,就是个怀恨在心的“小人”。
剧组说,他早就走人了,片尾给他挂个名,已经是天大的恩赐。
你看,这故事走向是不是特拧巴?
一个声称被侵吞劳动成果、身患重病却被无情抛弃的创作者,想要讨个公道,却发现讲道理没人听。
他只能把自己变成一个“狗仔”,用偷来的隐私作为武器,才能在舆论场上砸出一点水花。
他本来是想让大家看看他手上的伤疤,结果所有人都跑去围观他从别人身上扒下来的华服了。
这才是整件事最黑色幽默的地方。
我们热火朝天地辩论唐嫣到底装不装,刘诗诗和倪妮的姐妹情是真是假,却唯独对那个最核心的问题——一个青年编剧的署名权和劳动报酬,显得兴致缺缺。
仿佛一个人的职业尊严,远不如明星的一句八卦来得有价值。
程骏年的账号被封了,声音消失了,像是从未存在过。
而王家卫的墨镜,或许会因此沾上一点尘埃,但擦擦干净,他依旧是那个让人仰望的王家卫。
风波过后,一切都会回归原位,仿佛什么都没发生过。
黄河路上的霓虹,依旧会亮起,只是那个曾经想在那里留下名字的年轻人,大概是再也回不去了。
所以,当这阵风刮过,热闹散尽,留下了什么?
几个稍微有些尴尬的明星,一个被行业“社死”的编剧,还有我们这些,心满意足地打了个饱嗝,然后刷新手机,期待下一场更精彩大戏的看客。
你说,这事儿,到底是谁赢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