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动态

上海交大发现:不吃酱油和味精的人,血压马上就降低了?真的吗?

发布日期:2025-07-18 17:28    点击次数:174

“张阿姨进医院了,高血压突发,听说差点没抢救过来。”

“不是吧?她平时不是挺注意健康的吗?都吃了十年清淡饭菜了,油盐酱醋都不碰,味精更是碰都不沾。”

“对啊,可医生却说她吃得太清淡,反倒出问题了。”

楼道的灯坏了半年都没人修,张阿姨进医院的消息倒传得飞快。这天傍晚,小区门口那棵老槐树下围了一圈人,三三两两,全在议论味精、酱油和血压。

孙大爷抖着手里的报纸,眼镜滑到鼻尖,蹲在一边撂下一句话:“你们就信这些?我今儿刚看交大的研究,说不吃味精和酱油血压是降了点,但……可别太高兴得太早。”

没等他说完,旁边的李婶接上:“我儿媳妇就是信这套,一顿饭炒菜都清水焯,连个酱油都舍不得放。结果我孙子营养不良,前两天还抽筋了。”

那年,2023年夏天,上海交大营养科发了一篇研究报告,说是有一部分人长期停用酱油和味精后,血压下降了不少。消息像火一样传遍各个养生群,到了老百姓耳朵里,就成了“酱油等于高血压”的铁律。

张阿姨最早开始执行这个“清淡计划”。她是咱小区公认的健康模范,吃饭不碰加工调料,连儿子从外地回来带的酱鸭,她都用开水过三遍才入口。

“高血压不等于吃咸。”这是她常挂在嘴边的话。

可是那天晚上,她突然倒在厨房。她家孙女哭着跑下楼,喊得整个小区都听见了。

120来了,人抬走,邻居也都吓住了。

老钱是她家楼上的,五十多岁退休工人,喜欢研究食谱,也曾试着按张阿姨的方式吃过两个月。结果,没觉得血压降,反倒一到下午就犯困,晚上睡不着觉。

“人体是个复杂机器,不是光靠减点酱油味精就能好使的。”他把菜篮子放下,一边掏钥匙一边说,“哪有人这么绝对的?”

说起这件事,不得不提张阿姨那场“健康讲座”。

2024年春,她带着邻里十几位大妈在社区搞了个“低钠饮食实践班”,还发了张交大的那份研究报告复印件。

她戴着红袖章,站在活动室黑板前:

“你们看看这里,第三页写得清楚,有效控制调料使用,两周内可观测到血压下降!这可不是我说的,是专家说的。”

台下有人小声嘀咕:“那酱油到底是不是罪魁祸首?”

张阿姨敲敲桌子:“看清楚,研究是针对高钠摄入者,不是让你一点都不吃。我们要的是‘限制’,不是‘杜绝’。”

但听众大多数只听见了后半句,第二天起,小区里好多老人家突然开始戒调料。有的甚至把厨房里的味精、鸡精、酱油全扔了。

李婶家的故事,就是从那会儿开始变味的。

她儿媳妇天天刷健康视频,听风就是雨,家里变成了“无调料实验场”。

“豆腐都白煮,孩子吃两口就扔。我说给放点酱油,她还说我落伍,跟不上时代。”

结果上个月,孩子查出缺钙低钠,医生一句“饮食过清”,让她儿媳妇在诊室门口站了半天,脸都红了。

医生还说得很直白:“食物不是敌人,是剂量出了问题。”

“低盐不是无盐,少调味不是无调味。血压降下来,也不能靠一味清淡。”医生指着张阿姨的病例,“她这情况不是高血压突然发作,是因为长时间摄入过少的钠,导致身体自我调节系统紊乱。”

回头想想,张阿姨确实吃得太“干净”了。

她每次买菜都选最淡的黄瓜、最老的丝瓜,还要自己晒点咸菜控制盐量。连超市的酱油也要挑“低钠生抽”,味精根本不沾。

住院之后,她才第一次认真听医生说:“别听信片面结论,研究说得清楚——是针对高钠高盐饮食者,适度减少调料有益血压,但从没说不吃就好。”

她问:“那不是矛盾吗?研究不是降血压吗?”

医生笑了:“研究结果是真的,但解释方式常常被断章取义。味精本身钠含量不高,它甚至能在少盐的情况下提鲜减少总钠摄入。你不吃味精,却增加了更多咸菜,是不是更危险?”

她怔住,半晌没说话。

现在想来,她有些明白那份报告的“隐藏意思”了。它本不是让人恐惧调味料,而是提醒大家不要再无节制地摄入高盐食物,比如腌制品、重口味快餐。而她却把“限制”变成了“彻底剔除”,结果反而搞得身体失衡。

从医院回来后,她悄悄在厨房里重新摆回了酱油瓶,旁边放了一罐味精。她没再号召别人清淡饮食,而是坐在树下跟邻居说:“要吃得有味,也要吃得聪明。”

“过日子哪能没有味儿?鸡蛋不撒盐你吃得下去?”李婶笑着接过话。

张阿姨点头:“我之前吃东西像在咬水,现在才知道,人活着就是要尝点滋味的。”

邻居们都笑了,小孩在槐树下玩跳绳,空气里飘着菜市场的香味。小区楼下的饭香,又回来了。

孙大爷说得好:“研究是研究,生活还是得靠自己琢磨。不能一口一个健康,就把日子过成苦行僧。”

现在,张阿姨定了一个规矩——家里每周三是“调味日”,不控制,爱怎么做怎么做;其他时间适量节制,荤素搭配。她的血压竟然也渐渐稳定下来。

她甚至在邻里群里写了一段话,贴在公告栏上:

“别信谣,也别怕真。吃饭是门学问,不是考试题。酱油和味精,是调味不是凶手,关键是你怎么用它。”

从她病倒到重新站起来,这场风波花了整整九个月。但她说,值了。因为她终于懂了:科学不是标签,而是理解背后的逻辑;健康不是极端,而是适度中的智慧。

那天傍晚,她拎着买菜回来的布袋,在小区门口又碰见孙大爷。

“今儿啥菜?”

“青菜炒香干,滴两滴酱油,加点味精。”

“这才像样。”

两人哈哈一笑,夕阳把影子拉得老长。

——

延伸阅读根据2023年上海交通大学的相关研究报告显示,适量减少高钠摄入确实对部分高血压人群有益,但研究强调的是“限制”,并非“完全禁用”。味精的钠含量远低于食盐,合理使用可在减少盐的情况下保持口感,有助于整体控制钠摄入。过度清淡、营养不均也可能引发其他健康问题。因此,生活中的健康管理需理性看待研究结论,结合个体实际情况,不可盲目跟风。



上一篇:散热器什么品牌的质量最好?评比与推荐
下一篇:安徽省高校排名大洗牌:安工大远超安建大,皖院第18,蚌院第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