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69《逃避自由》《西方的困局 欧洲与美国的当下危机》欧洲人这操作,看不懂!——一边罢工骂政府,一边给乌克兰送武器
欢迎来到《超链接学习者》!最近欧洲有点让人摸不着头脑:英国人冻得开不起暖气,上街罢工要涨工资,转头就把重型武器送到乌克兰;德国人骂着美国卖的天然气太贵,却乖乖跟着制裁俄罗斯。这就像一个人一边抱怨老板太抠,一边拼命给老板送礼 —— 图啥呢?心理学家弗洛姆在《逃避自由》里早说了:这叫 “逃避自由综合征”。欧洲人看似自由,其实早就怕了独自做决定,偷偷把选择权给了美国。今天咱们就来扒一扒:为啥欧洲人放着自由不要,非要当 “美国的小弟”?从宠物狗的依赖到羊群的盲从,动物们早就把这心态演透了。
弗洛姆的神发现:自由这东西,居然有人怕?
弗洛姆研究了一辈子发现:人越自由,越害怕。就像刚断奶的小狗,既想自己跑,又怕找不到回家的路。
“个体化” 的烦恼:人小时候靠爸妈(始发纽带),觉得安全;长大独立了,突然发现 “没人罩着了”,孤独得发慌。就像小鸟第一次飞出鸟巢,一边兴奋一边哆嗦;
自由的 “双刃剑”:你可以自己做决定了(积极自由),但错了也没人背锅,这种 “没人兜底” 的感觉,比被管着还难受。就像突然被扔进考场,没人给答案,慌得一批;
动物界的 “反自由”:狼群里的弱势狼宁愿听头狼的,也不想自己带队;蜂群里的工蜂一辈子干活,也不想当 “自由的孤蜂”—— 它们怕的不是不自由,是自由带来的孤独和责任。
欧洲人现在就这心态:二战后靠美国 “罩着” 惯了,突然要自己拿主意,吓得赶紧把决策权塞回美国手里。
逃避自由的第一种姿势:当 “受虐狂”,找个老大罩着
弗洛姆说,逃避自由最常见的招是 “找个权威依赖”,心甘情愿当小弟。
欧洲的 “美国爸爸” 情结:冷战时美国帮欧洲挡着苏联,欧洲尝到了 “被保护” 的甜头。就像宠物狗,主人给吃给喝,哪怕偶尔挨骂,也不想离家出走;
俄乌战争里的 “迷之操作”:明知道制裁俄罗斯会让自己过冬都难,还是跟着美国干。为啥?因为 “美国让我干的”,错了也能怪别人。就像小孩闯祸了喊 “是他让我做的”,心里踏实;
职场里的 “甩锅侠”:有人明明有能力做决定,偏要问领导 “您看这样行不”,不是谦虚,是怕担责任。这和欧洲跟着美国走,本质一样。
弗洛姆把这叫 “受虐倾向”—— 不是喜欢被欺负,是喜欢 “有人替我做主” 的安全感。就像被圈养的羊,虽然没自由,但不用怕狼,饿了还有人喂。
从 “脐带没剪断” 到 “找新主人”:欧洲的心理断奶失败
欧洲人这毛病,从根上说是 “心理断奶没成功”。
二战后的 “奶瓶依赖”:战后欧洲一片废墟,美国扔过来 “马歇尔计划” 这个奶瓶,帮着重建。欧洲喝惯了,突然让自己找吃的,懵了;
北约就是 “新脐带”:加入北约,看似是抱团,其实是把安全问题全推给美国。就像合租室友把房租全让别人交,自己只管住;
德国最典型:二战后被美国驻军,表面是监督,其实成了 “保护伞”。德国人嘴上骂美国,心里却觉得 “有美军在,不用自己扛事”。就像小孩嘴上嫌爸妈烦,真遇到事还是喊 “爸妈救我”。
弗洛姆说,这叫 “继发纽带”—— 用新的依赖代替旧的依赖,本质还是怕自由。欧洲就像永远长不大的孩子,宁愿被管着,也不想自己扛。
美国太懂了:给点甜的,让欧洲乖乖听话
美国把 “控制欧洲” 玩成了艺术,就像驯兽师对付狮子:给块肉,再套个圈。
“甜头” 不能少:马歇尔计划送钱,北约给安全,让欧洲觉得 “跟着美国有肉吃”;
“吓唬” 不能停:时不时提提 “俄罗斯威胁”“中国挑战”,让欧洲觉得 “离了美国就危险”。就像大人骗小孩 “不听话就有妖怪来”;
卡根的大实话:美国学者卡根说透了:“欧洲在康德的和平乐园里待惯了,美国在霍布斯的丛林里当老大,正好互补。” 说白了,欧洲不想打架,美国想当大哥,一拍即合。
这就像猫和老鼠的游戏:老鼠(欧洲)怕被猫(俄罗斯)抓,主动投靠狗(美国),狗护住老鼠,顺便让老鼠听自己的。
动物界的 “欧洲同款”:依赖是本能,自由太可怕
动物们早就用行动证明:依赖比自由舒服。
宠物狗的选择:野狗自由但可能饿肚子,宠物狗被拴着却有饭吃。多数狗宁愿选后者,就像欧洲选美国;
羊群的盲从:头羊往哪走,其他羊跟着跑,哪怕前面是悬崖。欧洲跟着美国制裁俄罗斯,就像羊群跟着头羊跳沟;
工蜂的 “自愿加班”:工蜂一辈子干活,从没想过 “辞职”,因为离开蜂群活不了。欧洲依赖美国的市场和安全,就像工蜂依赖蜂巢。
但动物比人诚实:狗不会一边摇尾巴一边骂主人,羊不会一边跟着跑一边怨头羊。欧洲人却一边依赖美国,一边骂美国,典型的 “又当又立”。
逃避自由的代价:钱包空了,骨气没了
欧洲人这波操作,亏大了:
经济上的 “自砍一刀”:制裁俄罗斯后,欧洲天然气价格涨了 10 倍,工厂关门,老百姓冻着。就像为了讨好老板,自己砸了饭碗;
话语权丢了:美国说 “制裁谁”,欧洲不敢说不;美国卖高价能源,欧洲乖乖掏钱。就像员工被老板坑了,还得说 “老板都是为我好”;
心理上的 “软骨病”:习惯了被安排,真遇到事就懵。比如难民危机,欧洲自己拿不出办法,只能问美国 “咋办”。
弗洛姆早警告过:逃避自由的人,最后连自己是谁都忘了。欧洲以前是 “文明灯塔”,现在成了 “美国的复读机”,说到底,还是怕了独自面对世界。
美国的 “驯兽术”:胡萝卜加大棒,欧洲乖乖听话
美国拿捏欧洲,就像驯兽师对付动物,套路一套接一套:
胡萝卜:给点好处:二战后帮欧洲重建,让欧洲觉得 “美国是好人”;现在靠北约给安全,让欧洲离不开;
大棒:吓一吓:时不时提 “俄罗斯要打过来了”“中国要抢生意了”,制造危机感,让欧洲觉得 “只能靠美国”;
精神控制:说你行你就行:天天喊 “欧美一家亲”“西方价值观”,让欧洲觉得 “跟着美国才正确”,哪怕吃亏也认了。
这招对德国特别管用:战后被美国 “保护” 着,慢慢忘了怎么自己做决定。就像被养熟的鸟,打开笼子也不会飞 —— 不是不能飞,是不敢飞。
破局的关键:敢自己拿主意,才叫真自由
弗洛姆说,真自由不是 “没人管”,是 “敢自己管自己”。就像刚学会飞的鸟,虽然怕,但敢扇动翅膀。
欧洲缺的不是能力,是勇气:德国的工业、法国的外交,明明有实力自己做主,偏要找美国当靠山;
小国家的榜样:匈牙利敢说 “不制裁俄罗斯”,反而过得比其他欧洲国家舒服。就像羊群里敢离群的羊,虽然孤单,却能吃到更肥的草;
回到老子的智慧:“知人者智,自知者明”—— 知道自己要啥,敢自己选,才是真自由。欧洲要是能想明白 “靠自己未必不行”,就不会这么拧巴了。
自由这东西,就像学骑自行车,摔几次跤,也就会了。怕摔永远学不会,欧洲人啊,该摔摔了。
结尾:自由这苦药,再难也得喝
欧洲人逃避自由,说到底是怕了 “没人兜底” 的孤独。但就像小鸟总得飞出巢,人总得自己做决定。美国不会永远罩着欧洲,天然气价格不会自己降,武器送出去的账迟早要算。
弗洛姆的书早就预言:逃避自由的人,最后会越来越不自由。欧洲要是一直把选择权给美国,迟早变成 “美国的附属品”。
下次再看欧洲新闻,不妨想想:这到底是 “欧洲的决定”,还是 “美国让欧洲做的决定”?真自由或许难,但总比当 “听话的小弟” 强 —— 毕竟,冻肚子的是自己,送武器的也是自己,何必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