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朗普只要再输一次,中国将赢下中美关税战,后果对美国难以预料
特朗普的关税战,可能会被美国自己人终结。
就在财长贝森特公开警告“再输一次就麻烦大了”之后,这场打了多年的贸易仗,突然多了一个可能收场的剧本。如果特朗普在最高法院输掉官司,中国就等于赢下了整场“中美关税战”。
贝森特那番话,已经说得很直白:“我相信我们会在最高法院获胜,但若输了官司,美国将不得不退还收取的大约一半关税。这将是非常可怕的一件事。”他还补了一刀,“没有什么‘做好准备’这种说法……如果最高法院作出这样的裁决,政府就得这么做。”
这场官司并不突然。事情的源头要追到今年四月。
当时特朗普宣布“对等关税”,没过多久,美国的一些州政府和一大批中小企业就联合把他告上了美国国际贸易法院。理由很简单,取消关税。五月底法院裁定“对等关税”非法。特朗普不服,立刻上诉到联邦巡回上诉法院,结果到八月底,又一次输得干干净净。眼下只能把希望押在最高法院。
只是,最高法院并不是特朗普的保险箱。虽然保守派大法官占多数,但关税问题跟政治立场关系不大。前两次官司都是以关税超出总统权力为由直接判非法,美国司法界对特朗普这种滥用《国际紧急经济权力法》的手法并不买账。
如果最高法院也驳回,那后果很简单,钱得退。
说到钱,这里面还有必要捋清一层账。
所谓的“对等关税”,不是中国政府付的,而是美国进口商在货物进入海关时直接交给美国财政部的。你美国公司要进口中国钢材,或者买欧洲汽车零部件,到了海关就得先掏关税。哪怕你转头再把这笔钱算进售价,让消费者去买单,法律上的纳税主体还是你。
所以如果败诉,美国财政部就得一笔一笔把钱退给当初缴纳的这些美国公司。甚至,有可能还得支付利息。
截至八月下旬,美国企业已经交了超过2100亿美元被裁定为非法的关税。这笔钱如果退回去,本来就债台高筑的特朗普政府,财政压力会瞬间加码。
贝森特还提到一个更致命的时间点。如果判决拖到明年六月,届时关税总额可能逼近1万亿美元。这不是简单的一个财政支出数字,美国政府的日常运转都可能因此被搅乱。
有人可能会觉得,那钱又不是直接退给中国,跟中国企业没什么关系。错了,这关系大着呢。
在绝大多数情况下,美国进口商自己不会吞下全部关税成本,他们要么提高售价,把成本推给下游批发商和消费者,要么在采购合同里直接要求上游供应商降价。比如原来一吨钢材1000美元,加了25%的关税,美国进口商就可能逼着中国卖家降到800美元,否则就不签单。
这就等于,中国厂商被迫替美国企业扛了一部分关税。
而这样逼价的连锁反应,就会很复杂。进口商会部分向供应商转移成本,部分向下游消化,还有的干脆转向其他进口渠道。但只要关税在,那压力就在。
可是,一旦特朗普输掉最高法院的官司,关税就不存在了。中国供应商不用再承受降价压力,而美国进口商拿到退税,采购的空间也就大了,自然更愿意恢复进口。
这里还有一个更深的连锁反应。
这次被判非法的不只是“对等关税”,还有所谓的“芬太尼关税”。这类针对中国、加拿大、墨西哥的一揽子关税举措,都被裁定超越总统职权。
如果最高法院维持原判,美国对中国的30%关税,包括20%的“芬太尼关税”和10%的“对等关税”,将直接归零。
这样一来,中美之间的实际贸易压力会大幅缓解,而且在谈判桌上,美国再也拿不出关税这个筹码。特朗普的关税战略,等于被自家司法体系拆掉了半壁江山。
剩下能保住的,只是根据《1974年贸易法》针对钢铝、汽车等特定产品加征的关税。但说实话,这些对中国的打击有限,反倒让欧盟和日本更头疼。
这也是为什么,在外界看来特朗普还在嘴硬,其实一边已经在找台阶。
对他来说,让中方签个协议,比冒着输掉官司的风险要划算得多。
如果协议里有让美国国内看上去能“胜利”的条款,即便之后被最高法院判关税无效,他也能对内宣称自己已经通过谈判达到了目的。
眼下的传闻是,中美元首可能会在十月底的APEC会议期间面对面谈,而在此之前,两国很可能再进行一轮贸易磋商。从以往的经验看,美国最高法院很难在两个月内就做出裁决。换句话说,特朗普还有一线时间窗口。
不过事情的发展,很可能不取决于特朗普,而取决于最高法院。
这是一颗摆在美国政治和经济桌上的定时炸弹。
如果特朗普输,那就是几千亿美元要退回去,中国压力解除,美国贸易战的核心工具报废,他这几年辛苦营造的对华关税壁垒会一夜瓦解。
而商界、消费者、供应链,全都会感受到这场美国自己引爆的冲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