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加坡总统误导中国向美国让步后,李显龙补刀:印度终将超越中国
李显龙猜测,押宝在印度的他认为,印度迟早会超过中国。
李显龙最核心的依据就是人口数据——2024 年联合国确认印度人口达到 14.38 亿,居全球第一,年龄中位数只有 28 岁,比中国的 39 岁年轻了整整 11 岁。他提到照这趋势发展,到了本世纪中叶,印度的年轻人口数量估计能远远超过中国,加上正在推进工业化,应该能迎头赶上中国。光看这些数字,确实挺有说服力,年轻人多意味着劳动力充足,好像天生就占了发展优势。不过他没提的是,人口多不一定就能变成“红利”,反倒可能变成“包袱”,印度目前就卡在这一步。
先聊聊这些年轻人该怎么用的问题。印度有24%的成年人是文盲,很多人还没有接受过基本的职业技能培训,劳动参与率才40.8%,远远比不上中国的66.4%。更麻烦的是,女性的劳动参与率, 从2000年的32%跌到2019年的22.5%,几乎一半的潜在劳动力就这么搁置着。即使年轻人口再多,没有教育、没有技能,也根本应付不了现代工业的要求,更别说搞点创造力啥的了。相比之下,中国识字率已经达到96.4%,光是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就培养了超过14万家,这些都得益于扎实的教育基础,这点可不是年龄年轻就能取代的。
李显龙吹的“深刻工业化”,这说法真是站不住脚。莫迪早在2014年就喊出了“印度制造”,想搞成制造业占GDP的四分之一,但到了2024年,这个比例反倒掉到了14.7%,还比2010年更低,创下了自1968年以来的最低纪录。就业方面也是惨不忍睹,五年时间里净减少了1566万,到了2021年,失业人口甚至跌破了3000万。外资都不理会,2023年印度制造业吸引的实际外商直接投资才刚刚超过100亿美元,创下了近17年来的新低,2020年制造业在F DI中的比重还只是3.1%。连最基础的工业投资都很跟不上,哪来所谓的“深刻工业化”啊?
更重要的是,中印两国当前的实力差距根本没在李显龙的说法里提到。2024年,世界银行的数据摆得明明白白:中国的GDP是18.7万亿美元,而印度只有3.9万亿美元,连中国的零头都不够。工业基础方面更是天壤之别,中国能自主研制航母、隐形战机、高超音速导弹,完整的国防工业体系,全世界少有几个国家可以比拟;印度呢,连子弹都难以实现完全自主,武器装备大部分依赖进口,国产化项目也是天天延期。就用这工业底子看,就算有人再多,没人教、没有设备、产业链不成体系,怎么把人口优势转变成真正的工业力量?
再说中国的老龄化问题,李显龙只提了“快速进入老龄化社会”,可中国早就开始着手应付了。现在,国家在推动制造业向高端、智能、绿色方向发展,搞“人工智能+制造”,还打算建200个高标准的数字园区,用技术升级来填补劳动力的空缺。关于老龄化,不光出台了延迟退休这些政策,还在大力发展银发经济,专家们预测到2035年,这块市场能达到19.1万亿元,到了2050年更能冲到49.9万亿元,把老龄化变成了新的发展机遇。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们都建议中国把制造业和农业里剩余的劳动力转向银发服务业,这明显是在主动调整结构,根本不是等着被老龄化压垮。
实际上,李显龙说这些话啊,根本不是单纯在预测未来的国运,背后可是有新加坡的小算盘在里面。新加坡就是靠马六甲海峡过啦,最怕那边某个国家变得太强大,所以一直在玩平衡策略——一方面经济上依赖中国,毕竟中国是他们最重要的贸易伙伴;另一方面安全上依赖美国,准许美军使用樟宜基地;如今又拉上印度,想着让印度成为制衡中国的棋子,他还安排了到2025年和印度搞11次联合军演。这一套,一边讨好想遏制中国的美国,又给印度点甜头,自己还没把中国得罪得太死,典型的小国生存智慧啦。不过,他忘了,他爹李光耀早就说过,印度很难追得上中国,就算追平都挺难的。
其实印度自己问题不少,比如说那种种姓制度搞得社会分化挺严重,社会流动性也差得要命;再一个,全国都没有一个共同的官方语言,交流起来成本高得很;港口的货运速度只有中国的三分之一,高速公路密度也不到四分之一,基础设施真的是烂得要命。到了2019年,还退出了RCEP,错失了区域经济一体化的好机会;外资政策一年几次变来变去,今天搞新能源规则,明天又调数字服务税,谁还敢长远投资啊?这些问题若不解决,不说到本世纪中叶能不能超越中国,光是能不能稳住目前的发展势头,都挺难说的。
说白了,李显龙的“赶超论”其实就是个选择性失明的说法,故意挑那些对印度有利的数据,把国家发展的复杂情况简化成“比谁年轻人多”。中国从来不怕竞争,也看得出老龄化带来压力,但一直在主动进行转型升级,靠科技创新和产业升级稳扎稳打;而印度虽有人口基数,却没办法把潜力真正变成实力。
而且啊,全球经济早就变成你中有我,你说中国在整个产业链里的位置不是说换就能轻易换的,新加坡想靠巴结印度来搞平衡,实际上根本行不通。真正为了区域的长远利益,还不如推动中印合作,毕竟“龙象共舞”比“龙象相争”靠谱得多。要是印度自己不争气,即便李显龙再怎么吹嘘,也不可能成为真正的顶梁柱;中国要是继续坚持战略定力,就算面临老龄化问题,也不用担心被别人唱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