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光伏行业回暖新趋势:反内卷与技术突围助力企业业绩逆转
经历了寒冬的光伏行业,2025年三季度终于传来了暖意。在“反内卷”政策牵引和多晶硅价格回升的双驱动下,行业整体露出回暖迹象。像大全能源这样的硅料企业已经摆脱了连亏5个季度的阴霾;逆变器阳光电源则收获了让投资人啧啧称道的亮丽成绩单。而紧追的隆基绿能、通威股份等企业也在减亏道路上步履坚定,整个行业逐渐从“规模争夺战”过渡到“质量取胜赛”。
先说硅料市场,这一幕着实令人“有点感动”。9月底,N型致密料价格冲高到4.97万元/吨,相比6月底涨了56%。这个涨幅背后,不仅是市场回暖的自然反应,还有政策推动的底气。政府“反内卷”政策出台一系列规范措施,让市场重新恢复了一些秩序。结果就是,硅料企业好像踩到了油门,开始稳步提速。大全能源的三季度营收同比增长24.75%,归母净利润更是由亏转盈。这个逆袭可以说是整个产业触底反弹的代表案例。
不过,老牌劲旅隆基绿能和通威股份的成绩单稍显复杂。虽然隆基绿能三季度仍亏损8.34亿元,但收入下降幅度已经明显收窄。更重要的是,公司在高效电池技术赛道上的领先地位正在成为对冲风险的杀手锏。另外,BC组件的高转换效率为公司业绩打下一针强心剂,未来在市场份额的争夺中依然有优势。通威股份则在国际市场一顿操作猛如虎,尽管前三季度亏损扩大,但三季度的单季亏损收窄了62.69%。这种表现,就像马拉松选手冲刺段缓过气来了一点,虽然身后还有竞争者追赶,但至少可以避免滑向无底深渊。
而风头正盛的逆变器板块,则用一份“几家欢喜几家愁”的成绩单惊艳观众。阳光电源第三季度利润同比飙升57.04%,归母净利润达41.47亿元,堪称逆变器领域的“顶流”。这家企业不仅抓住了海外高毛利市场的风口,还靠储能业务抢占了不少市场份额。相比之下,部分企业如锦浪科技和上能电气则因汇率波动和产品同质化等原因显现出增长乏力的迹象。
说到底,这份看似欣欣向荣的“成绩单”背后,还是得感谢“反内卷”政策的调控力。这不是一场简单的产能限制,而是从根本上推动整个产业链迈向高质量发展。近年来,政策方向越发明确:与其让企业陷入价格战,不如引导它们搞技术升级、品牌溢价的路子。去年还因扩产抢地摊导致一片混乱的光伏市场,现在被整治得越来越有章法,头部企业也从中尝到了甜头。
当然,行业的春天还未真正来临。价格回升只是暂时喘了口气,而全球能源需求增长的惯性也尚未形成实质性变力。接下来的四季度,政策执行、技术革新以及国际市场波动等因素都可能成为“拦路虎”。尤其是海外市场,尽管一些企业在欧洲等高毛利市场赚得盆满钵盈,但愿天下凉热的中小企业却在本土市场死磕厮打。
这就给行业留下了一个问题:当短期利红利逐渐被消化,如何让光伏产业真正实现脱胎换骨?答案或许不只是技术革新,也需要一种全新的竞争哲学。那些盲目先拼命后摆烂的企业,未来的出路可能并不好找。而那些在每一步都“有谋划、有功夫”,坚持练好企业“硬实力”的玩家,才有资格成为未来的旗手。
令人期待的是,下一张关于光伏的“成绩单”会展现出怎样的方向和新版图?这场翻身仗究竟是暂时“探头向阳”,还是登上全球能源的巅峰节点,等待时间给我们答案。也许是时候了,让“内卷”的老板们换一种活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