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朗普铜税猛招,对中国影响有多大?结果出人意料,美国高兴早了
前几天,特朗普在自己的“真实社交”平台上放了个大招,从 8 月 1 日起,对所有进口到美国的铜加征50% 关税。这消息一出来,全球市场立马炸了锅。要知道美国可是铜消费大户,这么猛的政策到底会掀起多大波澜?对咱们中国影响又有多深?答案可能真得让美国人傻了眼。
美国汽车业:雪上加霜
美国汽车行业首当其冲受到铜关税的冲击。汽车制造对铜的依赖程度极高,从传统燃油车到新能源车,铜在电线、发动机、电池等关键部件中都不可或缺。据相关数据显示,一辆普通的内燃机或混合动力汽车大约需要24千克铜,而一辆普通的全电动汽车则需要约59千克铜。当前,美国市场严重依赖进口铜。根据美国地质调查局的数据,美国每年消耗340万吨铜,其中近一半需要进口,其自身产量远不足以实现自给自足。2024年,美国精炼铜消费量为 160万吨。在开发新产能可能需要数年时间的情况下,关税压力使得车企与供应商在短期内疯狂提升相关金属购买量,从而进一步刺激了价格上涨。
英国基准矿业情报公司的铜需求和价格首席分析师德荣表示,按照关税前的税率计算,钢铁、铝和铜约占美国汽车生产成本的5%,但随着50%铜关税的生效,这一比例将飙升至9%。行业机构对已实施关税及计划征收铜关税的估算显示,美国汽车业平均每辆本土生产的汽车需支付至少1700美元关税,每辆符合美墨加贸易协定的加拿大和墨西哥进口汽车需支付 3500美元关税,而从其他地区进口汽车关税最高可达5700美元。
面对成本的急剧上升,多数汽车制造商此前依靠库存避免提高产品售价,但如今库存逐渐告罄,金属价格提升所带来的原材料成本上涨,正迫使车企将成本转嫁给消费者。福特、丰田等公司已经宣布提高售价以缓解特朗普关税引发的成本压力,保时捷则预计,仅4月和5月的关税就将给业绩造成3亿欧元的损失。可以预见,铜关税将进一步冲击美国汽车业,削弱其在全球市场的竞争力。
中国市场:挑战与机遇并存
对于中国而言,特朗普的铜关税政策带来的影响较为复杂,并非全然是负面的。从供应端来看,由于美国加征高额关税,部分原本计划运往美国的铜可能会转而流向中国等其他市场。智利作为全球最大的铜生产国,也是美国第一大铜进口国,在高昂关税下必然会改变全球铜的物流格局,这有望缓解中国市场此前供应紧张的局面。
同时,中国自身也在不断加强铜矿资源的勘探与开发,以及对废旧铜的回收利用,进一步保障国内铜供应的稳定性。在需求方面,中国是全球最大的铜消费国,铜广泛应用于建筑、电力、电子等多个行业。虽然短期内,由于全球经济环境的不确定性以及关税政策带来的市场波动,下游企业可能会持观望态度,导致需求有所抑制。但长期来看,随着中国经济的持续转型升级,对铜的需求仍具有较大的韧性。特别是在新能源汽车、5G通信等新兴产业蓬勃发展的背景下,对铜的需求将保持稳定增长。
此外,铜关税政策落地后,全球铜供应链面临重构。这为中国铜加工企业提供了机遇,可以借机优化自身供应链布局,加强与其他国家优质供应商的合作,提升在全球铜产业链中的地位。同时,中国企业还可以加大研发投入,提高产品附加值,增强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力,以应对可能出现的贸易摩擦。
美国高兴得太早
特朗普政府实施50%铜关税,本意或许是为了保护美国本土铜产业,促进就业,实现所谓的“美国优先”。但从目前的情况来看,这一政策更像是一把双刃剑,在伤害其他国家的同时,也给美国自身带来了巨大的伤痛。美国消费者将成为这场关税战的直接受害者。汽车、家电等各类含铜产品价格的上涨,无疑会增加民众的生活成本,降低其生活质量。对于美国制造业而言,除了汽车业受到重创外,电子、建筑等行业同样面临成本飙升的困境,这将削弱美国制造业在全球的竞争力,阻碍美国制造业的复苏进程。
而且,从政治层面来看,关税导致的更高通胀将与2026年11月的中期选举政治现实相冲突。欧洲供应链专家SC Insights 联合创始人莱兰表示,铜关税可能只是昙花一现,因为其引发的经济负面影响可能会对特朗普政府的支持率产生不利影响。
特朗普50%铜关税落地,对美国汽车业造成了沉重打击,而对中国市场虽有一定挑战,但也蕴含着诸多机遇。美国在这场关税博弈中,显然高兴得太早,其政策的负面影响正逐步显现。未来,全球铜市场的格局将如何演变,让我们拭目以待。
参考资料:《外媒:特朗普对铜关税将进一步冲击美国汽车业》观察者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