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动态

谁给勇气?荷兰突然对中国芯片出手,随即遭受痛击

发布日期:2025-10-24 17:11    点击次数:67

谁给的胆子? 荷兰突然对中国芯片下手,转头就被“打痛”

半导体战场硝烟四起,一纸冻结令背后,隐藏着怎样的博弈与反制?

荷兰政府最近对中国芯片企业出手了! 2025年10月初,荷兰经济事务部对中资企业闻泰科技的控股子公司安世半导体采取“特殊”干预举措,冻结其资产、知识产权及业务调整权限长达一年。

这道命令不仅允许荷兰政府撤销或阻止其认为有害的管理决策,还暂停了中方CEO的职务,并任命拥有决定性投票权的外籍董事。

一时间,全球半导体圈炸开了锅。 这波操作,堪比军事战场上的“精确打击”,直接瞄准了中国企业在海外半导体布局的核心要塞。

荷兰出手:冻结中资芯片企业为哪般?

荷兰这次对中企的干预力度之大前所未有。 表面上看,荷兰经济事务部声称此举是为防止安世半导体的芯片关键技术流向中国。

但明眼人都能看出,这理由站不住脚。 安世半导体本是闻泰科技合法收购的海外资产,如今却突然被扣上“威胁安全”的帽子。

荷兰政府这招“锁喉功”包含三个狠招:资产与技术冻结、管理层夺权和股权重组压力。

安世半导体全球30个主体未来一年内不得调整资产、知识产权、业务及人员,这直接锁死了其技术升级与产能调配。

更狠的是,荷兰企业法院裁定暂停中方CEO张学政职务,引入拥有决定性投票权的外籍独立董事,并将99%股权托管给第三方。

这套组合拳下来,中方对安世半导体的控制权名存实亡。 用军事术语来说,这就是一场典型的“斩首行动”,旨在瞬间瓦解中方的指挥系统。

幕后推手:谁在背后给荷兰撑腰?

荷兰此举并非孤立事件。 如果把时间线拉长,你会发现这出戏的导演另有其人。

就在荷兰政府采取行动的前后脚,美国政府发布了出口管制穿透性规则,对被列入“实体清单”的中资芯片企业追加同等力度的出口管制。

这种“巧合”不得不让人怀疑其中的关联性。 尽管荷兰第一时间撇清关系,强调此决定与美国无关。但这种说辞很难令人信服。

荷兰作为ASML光刻机的故乡,一直在中美科技战中扮演着关键角色。 此前,在美国压力下,ASML已停止向中国供应最先进的EUV光刻机,连次一级的DUV设备出口也需要申请许可。

说白了,荷兰这次出手,就像现代战争中的“代理人之战”,表面上看是局部冲突,背后却是大国博弈。

稀土反制:中国的“王牌”出手了!

面对荷兰的发难,中国难道就无计可施了吗? 答案当然是否定的。

中国不久后打出了一张“王牌”——稀土管制。 2025年10月9日,中国商务部发布《关于对境外相关稀土物项实施出口管制的公告》,自12月1日起实施。

新规白纸黑字写着:凡是含有0.1%以上中国稀土成分的境外产品,再出口时必须获得中方批准。 就连使用中国稀土技术在境外生产的相关物品,也同样被纳入监管范围。

这可不得了! 光刻机作为芯片制造的核心设备,其内部精密激光器、磁铁和光学部件都离不开稀土。 比如磁悬浮系统需要钕铁硼永磁体确保纳米级精度,光源系统依赖铥、铽等稀土元素。

缺了这些,再先进的光刻机也转不起来。 知情人士透露,ASML现在可能出现数周的出货延迟。正在紧急游说荷兰和美国政府寻找解决方案。

中国的稀土地位可不是吹的。 全球70%的稀土开采、90%的分离与加工和93%的磁体制造都握在中国手中。 特别是高纯度稀土材料的提炼技术,几乎是中国独家掌握。

实力对比:稀土VS光刻机,谁更胜一筹?

这场较量可以看作是一场“资源战”与“技术战”的对抗。 那么,稀土与光刻机,哪个更具战略优势呢?

从时间维度来看,中国实现EUV光刻机自主化的速度将显著快于美国构建稀土全产业链的进程。

中国通过多年投入已构建完整的光学系统、精密机械、控制软件子系统供应链。 上海微电子90nm光刻机已量产,28nm机型验证通过。

更关键的是,中国依托全球最大半导体消费市场和快速增长的芯片制造产能,为光刻机迭代提供应用场景和反馈数据。

反观美国稀土产业链重建,面临地质资源与冶炼技术的双重约束。 美国稀土储量虽占全球12%,但中重稀土占比不足3%,钬、铒、铥等关键元素依赖进口。

技术复杂度维度也呈现不对称性。 光刻机研发属于工程系统集成创新,可通过模块化攻关逐步突破;而稀土冶炼涉及化工流程优化和材料纯度控制,需长期经验积累。

中国稀土企业拥有40余年萃取分离经验,掌握6N级高纯稀土制备工艺,这种“默会知识”难以通过专利文件转移。

根据欧盟关键原材料报告评估,中国EUV光刻机突破概率在2030年前达67%,而美国稀土全产业链自主概率仅29%。 这场博弈的胜负天平已呈现明显倾斜。

全球影响:半导体产业链面临重构

荷兰的行动与中国的反制,正在重塑全球半导体产业链格局。

ASML的困境只是冰山一角。 英特尔、台积电和三星这些芯片制造巨头都依赖ASML的设备,现在全都在紧急排查自家供应链里有多少中国稀土成分。

一家美国芯片公司的高管坦言,他们最担心的是稀土磁铁价格上涨和供应中断。

这场稀土风暴刮起来,波及的远不止光刻机制造商。 从新能源汽车到人工智能设备,从航空航天到军工武器,几乎所有高科技产业都离不开稀土。

中国这次出手精准得很。 新规不是一刀切禁止出口,而是建立审批机制。 特别是针对14纳米及以下逻辑芯片、256层及以上存储芯片等高端半导体用途的出口申请,需要逐案审批。

这等于在关键环节装了个控制阀,开关权在中国手里。

中国商务部发言人明确表示,只要是用于民用用途的、合规的出口申请,都可以获得批准,相关企业无须担心。 这种有节制、可预测的管制方式,体现了中国在全球供应链中的负责任态度。

未来走向:科技冷战下的中国应对

面对日益复杂严峻的国际环境,中国半导体产业如何破局?

闻泰科技的遭遇警示我们:全球化退潮期,任何技术优势都可能成为地缘博弈的牺牲品。 唯有将核心技术攥在手中,方能在惊涛骇浪中站稳脚跟。

中国正在多措并举破解困局。 一是调整海外布局策略,在敏感领域设立“防火墙”,避免核心技术过度集中于地缘政治高危地区。

二是加速技术自主化,突破底层研发和制造设备环节的“卡脖子”问题。

中国通过“大基金二期”投入光刻机专项,形成“设备-材料-芯片”协同创新体系。 而美国稀土项目依赖国防部补贴维持,这种行政干预难以持续。

三是重构供应链韧性,减少对单一地区的技术依赖,建立多区域协同的产业链网络。

中国外交部发言人林剑已明确表示,中方一贯反对泛化国家安全概念、针对特定国家企业采取歧视性做法。 有关国家应切实遵守市场原则,不要将经贸问题政治化。

正如任正非所言:“如果有人拧熄了我们的灯塔,我们要自己成为那盏灯。 ”。

在芯片战争的暗战中,中国企业正以破釜沉舟的决心,趟出一条自主创新之路。

ASML光刻机工厂里,那些因缺少几公斤稀土材料而无法交付的价值4亿美元的设备,正静静地躺着。 它们不仅是精密技术的结晶,也是全球半导体产业链脆弱性的见证。

荷兰政府的一纸冻结令,看似赢得了局部战役,却可能让整个西方在稀土战争中失去战略主动权。

这场博弈还没有结束,但胜负的天平正在倾斜。



上一篇:美国想靠巴基斯坦稀土脱钩中国,却被现实狠狠打脸,背后真相让人直呼难以置信
下一篇:德总理放狠话:禁以色列参赛,德队退出!欧歌赛政治裂痕加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