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动态

西贝危机:预制菜风波背后的信任崩塌

发布日期:2025-10-10 17:58    点击次数:145

#国庆反向旅行攻略#

西贝危机:预制菜风波背后的信任崩塌

曾经人声鼎沸。如今门可罗雀。西贝莜面村正在经历一场寒冬。

2025年9月的一个下午。兰州中心西贝门店。服务员坦言:“影响很大。你看现在几乎没人。”往日排长队的景象消失了。即便附近餐饮店排起长龙。大家也不愿走进西贝。

断崖式下跌。日损两三百万。这是西贝创始人贾国龙亲口承认的惨淡。9月10日、11日。营业额每日减少100万元。12日预计损失200万至300万元。客流下滑超过50%。甚至达到60%左右。

这一切。始于一场关于预制菜的风波。

罗永浩的一条微博。点燃了导火索。他吐槽西贝“几乎全都是预制菜。还那么贵”。随后。贾国龙的强硬回应将矛盾激化。“一定会起诉罗永浩”。情绪对抗取代了理性沟通。

西贝试图自救。开放全国370家门店后厨。结果适得其反。直播镜头暴露更多问题:冷冻鲈鱼、速冻西兰花。厨房没有明火。只有电磁炉。20个后厨员工只有4人有厨师证。厨师长未戴口罩。戴手链操作。甚至从地漏捞残渣。

信任彻底崩塌。

消费者最愤怒的是什么?不是预制菜本身。而是被隐瞒的感觉。西贝一直强调“现做现炒”。人均消费百元。结果却发现使用的是冷冻一年的羊肉。门店负责人解释:“羊肉每年一次集采冷冻。我们不可能天天杀羊。”

但问题在于:宣传时从未告知。消费者感觉被欺骗了。

更深层的问题。是西贝长达十年的战略转型。2015年。西贝投资3.5亿建设中央厨房。这本是标准化扩张的必要举措。但过度依赖最终埋下隐患。2024年。西贝中央厨房产能利用率高达98%。门店菜品对中央厨房依赖度超过90%。

这意味着什么?西贝已从餐饮企业转变为食品加工企业。门店只是零售窗口。厨师数量急剧减少。2017年平均每店8名持证厨师。2022年降至每店仅4人。后厨从烹饪场所变成加热车间。

西贝始终在玩文字游戏。坚持“预加工≠预制菜”。内部文件规定:若门店标注“预制菜”。扣减当月绩效10%。这种刻意模糊的策略。最终付出了代价。

看看竞争对手的做法吧。老乡鸡100%标注预制菜。海底捞80%菜品明确标注。风波中。老乡鸡客流仅下降5%。海底捞损失8%。透明赢得信任。隐瞒导致崩塌。

9月15日。西贝发布致歉信。承诺10月1日前完成整改。儿童餐牛肉焖饭调整为门店现炒。烤羊肉串调整为现切现串现烤。但消费者疑虑未消:10月1日前还要继续使用旧食材吗?

更致命的是IPO计划蒙上阴影。贾国龙曾梦想2026年市值千亿。如今私募市场估值下调15%。某头部券商对2026年营收预测下调12%。理由很直接:“信任折价”。

这场危机本质是什么?是餐饮工业化与消费者期待的巨大落差。当企业为了效率牺牲透明。当标准化取代了匠心。信任的基石就动摇了。

消费者其实很理性。他们不拒绝预制菜。拒绝的是高价买欺骗。正如一位网友所说:“花150元吃预制菜。不如买20元料理包自己加热。”

西贝的案例给所有餐饮企业敲响警钟。信任不是公关。是管理。透明不是作秀。是常识。节省的成本可能以信任折价十倍百倍偿还。

未来的餐饮业何去何从?《预制菜标识管理办法(草案)》已发布。强制标注时代即将到来。让预制菜从灰色地带走到阳光之下。这才是出路。

对于西贝。是危机也是契机。回归初心。重拾信任。或者继续沉沦。选择权在自己手中。

毕竟。在美食的世界里。诚意永远比效率更重要。



上一篇:宽城跨省殡仪车
下一篇:卸妆膏卸妆油哪个好?卸妆膏推荐平价学生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