缠论买点到底咋用,1买猜底,2买稳健,3买顺势
缠论这种东西,你要说复杂吧,那是真的能把人绕晕,书里拎出来一大堆术语,光是“中枢”就够琢磨半天的;可要说简单呢,整套系统到头来还是要你买的买、卖的卖,跟炒菜得放盐,习武得扎马步,道理就这么地道,却又透着点玄乎劲儿。
一聊起这个什么“基础买点”,网上可了不得,有人把它奉为金科玉律,也有人嗤之以鼻,说啥:“技术指标千千万,缠论不过如此嘛”,真金白银搁那儿,谁心里不是又爱又怕?
今天咱们就借着这个话题,唠唠这个缠论的“1买、2买、3买”,到底能不能带你上青云直上,还是只能光听热闹?
先问一句——买点这玩意儿,是不是看见了就能抄家伙进场?别急,这坑埋得可深着呢。
兜兜转转,话说回来,缠论的大神们讲“第一类买点”(1买) 是最为关键的那一个,什么趋势背驰、动能衰竭,看着贼高大上,简化一点,不就是跌不动了、卖的人没劲儿了、多头开始发话了么?
这就像打麻将时,牌局进入瓶颈,一路烂牌突然摸个东风,总算见到点光。
他们教我们啊,得盯紧“中枢”,看下跌的劲头弱没弱下来。
外行人一头雾水,中枢不就是个技术名词么,实际上,它是技术分析里的“窝棚”,无论牛熊怎么打,行情都逃不出这个圈。
等到打破这层“皮”,跌得越来越疲软,经验老道的玩家就开始摩拳擦掌了,这叫啥呢?左侧入场。
左侧啥意思?市场下滑时就先买了,看似胆大包天,其实要是踩准了节奏,捞一把就是赚一把。
当然,拍脑袋进场那是菜鸟的勇敢,1买要求严丝合缝:背驰、动能、结构,各种信号对上,才敢祭出重锤。
不少新手听了个大概,就一股脑往里冲,结果不但没遇上“地板”反而成了股市接盘侠。
咱再说说第二类买点(2买)。
如果说1买是“猜底”的英雄主义,2买就是“锦上添花”的务实派。
1买抄底后,鸡血一打,价格嗖嗖往上涨,可风口过了,行情还会有回头枪。
这时候呀,股价回调了,但新低没创出来,撑住了,那就不是原来的粥了,这个新低就叫2买。
稳健党这个时候才进场。
为啥说2买安全?可别以为这是赌博,背地里市场已经盘整洗盘,把能被吓跑的都吓跑了,剩下的家伙,算是铁了心要冲锋。
所以啊,在2买上船,风险小点,心里也坦然一点,宛如等着别人探清楚鱼塘深浅,自己才下竿。
这跟现实生活特像,敢第一个拍桌子的总是勇士,等分清形势再表态的人,往往活得最稳。
有了2买,那么3买也不能藏着掖着。传说中的3买,主打的就是“顺水推舟”。
你看,趋势突破“中枢”,也就是脱离舒适圈,想去更高的地方。
但英雄也有累的时候,涨一阵子难免消停,回踩不碰“中枢”的上沿,就是证明牛气还足。
3买的机会就在这,追涨杀跌爱好者的福音。
不少老韭菜盯着3买上车,抓主升浪,心甘情愿充当最后一个冲锋的战士。
你说这样稳妥吗?其实都有坑的,越到后边,风险和收益赛跑,有人赢,有人输。
缠论妙就妙在这里,买点和卖点完全对称。
啥意思?你怎么买进,也能怎么退出,两手都要抓,两头都不放。
比方1卖,就是上涨得没劲了,熊爪子伸进来了;2卖是反弹就止步,高点创不出新花样,市场乏力;3卖则是突破中枢下沿,行情确认走弱。
这些套路,让人嗅到点围棋里的复盘味道,进可攻退可守,剩下的就是耐心和眼光的问题。
有时候啊,市场就像游乐场的过山车,上上下下、前仰后合,中枢、买卖点啥都齐了,最后净剩心理素质当主角。
套用一句大家都爱说的老话:“炒股看得懂容易,做得到太难,各种买点都能判得很溜,真有本事的,敢拿真金白银去赌一次行情的心跳吗?”
咱掰开揉碎再琢磨琢磨。
网络上老有人吹牛说自己每次都能精准踩在买点上,大多是马后炮。
实盘里,不是见着买点就铁头冲,别忘了,世上最难的不是判断,而是执行。
就像学骑自行车,知道重心道理管个P用,腿一哆嗦车照样歪。
不少小伙伴迷上缠论,天天翻K线找买点,结果把自己绕成了八爪鱼,越学越乱,方向感全丢了。
其实在实际炒股里,别被缠论的花活蒙了眼。
选中一两个买点信号,把它玩到炉火纯青,比啥“高级战法”靠谱。
熟练套用1买、2买、3买,也够你过日子的了。
等水平扎实了,心态稳了,慢慢可以学会多级别联动、画波段、玩结构,你才有资本去思考“下一站天后”的路。
归根结底,基础买点真的不神秘,说白了,是不是给你设定一个相对明确、客观的判断依据,然后用大量的数据、复盘,不断咀嚼和体会。
时间久了,你会发现,其实缠论买点更像一种思维训练,不只是让你买和卖高低点,而是真正理解价格推动的逻辑、市场情绪的流动。
谁能洞悉背后规律,谁就能活下去,站上风口。
当然,世上没有绝对万能的系统。
缠论虽好,也得脚踏实地。
看到遍地技术派大佬把缠论玩出花,不纳闷?其实大部分散户都是半吊子,做不到反复复盘、锤炼心理,一句话讲——太偷懒。
有的投资者还没学会买点,就开始摸索那些眼花缭乱的高级技巧,结果一看,好家伙,一团乱麻。
这时候,如果肯静下心来,别急功近利,经常用一支笔加时间——画K线图、标注买点卖点、对比真实行情和自己的想法,慢慢地你就比大多数人强了。
到底值不值得投入时间去把基础买点吃透?
我的答案只有一个:必须的!
每一种成熟的交易方法,本质上都是源自反复训练出来的直觉,缠论也不例外。
等你哪天漫不经心地扫一眼行情,1买2买3买自动浮现心头,那才叫火候到了。
咱们小散户没啥大本事,练好基本功、耐得住寂寞,比指望炒一把暴富靠谱多了。
金融圈的老话说得也明白:“工具只是工具,关键还是你的人。”
一次偶然的买点抓到,靠运气,多来几次大家立见分晓,谁能细水长流,真金白银才是最诚实的裁判官。
唠了这么多,归根结底一句话:炒股没神技,缠论的核心在于你能不能把基础买点这最简单的套路,玩成条件反射。
要知道,资本市场不是比谁新鲜花活多,而是比谁能把简单活儿做到极致。
谁笑到最后,还不一定。
说到最后,把球抛给大家:在你们实盘操作的时候,缠论的买点让你遇到过哪些啼笑皆非的经历?你愿意信它一次,彻底试试自己的执行力吗?
等待你的故事。
本新闻严格遵守新闻职业道德,倡导积极价值观念。如有内容争议,欢迎监督指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