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俄罗斯人误以为节节胜利,其实高层的消息也被层层筛选,真话越来越难寻
“隔壁小伙还在刷手机看捷报,下一秒收到讣告短信,名字就是对面邻居。”
六月的一个早晨,基辅的咖啡店比我还忙活,老板娘把手机凑到我鼻尖:排队的人把准备盒子拿来做义卖,卖家不卖咖啡卖巧克力,扫码就送迷你无人机。我问图啥,她说就为凑钱给前线小孩买医疗包,咱们镇上没一个人乐意把领土送出去。店里有张小白板,写了句粗话:谁提割地,谁就滚。我真不信这只是口嗨,所以今天喝到第八杯的时候,收银机屏幕滚动的数字比我命都诚实。
下午搭顺风车去乌东,司机常年跑物资,车速不敢过百,怕轰地面震掉刹车片。他一路上骂油价贵,也骂自己不能走慢点,因为后视镜里是他的两个儿子,一个在医院躺石膏,一个在田里踩地雷。我问他要是谈判能停火认不认,他方向盘打得更狠:停是可以停,但地别让,墙塌了还能再盖,地没了就成刀疤。
晚上落脚顿巴斯,下午五点的超市只剩三瓶清水和一堆空纸箱。排队的大姐把硬币一枚枚数给收银员,我听到她声音抖:我们俩月工资买不到一箱牛奶,可我不想把家门口的井让出去。旁边小卖部玻璃上贴着“缺货”,老板干脆摆小板凳写纸条:盐、糖、电池,今晚到货,先到先得。排队的老头掏出钱包时手还在颤,他说他儿子在前线无消息,但朋友圈那群大妈坚信“俄军在基辅包饺子”。
我拍视频发群里,俄区的网友跳出来反驳,配文是官方图:士兵插旗、坦克排排走。我问他们在哪拍的,他说电视台刚播的。我又问伤亡数字,回答就是“我们必胜”。我再追问物价,对方隔半小时才打字:鸡蛋涨到之前两倍,忍了,国家的事比煎蛋重要。屏幕冰冷,字却热得烫手,仿佛超市排队的老头也在对面敲键盘。
第二天进了俄军家属群,一个妈妈半夜发寻人:我儿子三月出征,到了六月只给一句“训练营”。她说她不会翻墙,只敢信电视。刷完这行字,我回翻自己的推送,全是“乌军工事被炮火夷为平地”,两边消息像两条平行铁轨,撞不到一起,却让车头疯狂冲刺。
第三天跟拍乌军士兵,18岁的小兵蹲战壕拿手机给我看他妹的毕业照:脸上的妆被炸点抹花,但眼睛亮得像点着火。他说最怕战死,更怕地没了,妹妹没家。我想要点安慰词,结果他突然开火压制对面,子弹壳蹦到我脚边,烫得我一愣,瞬间明白这战场所有漂亮口号都得靠骨血埋单。
下午接线的俄军战俘说,他们接到的命令是“三天拿下城市”。拿到地图才发现城市名字都换过,更不说战损报告。他说他团队一出动就丢两个据点,但团部只转一句“胜利在望”。战俘把烟头碾进泥土,像在碾碎自己,那块地迟早长回野草,但人未必。
第四天我回到莫斯科街头,广场大喇叭放军乐,大妈挥旗拍照。我问卖热狗的大哥前线的事,他说相信国家,毕竟新闻里坦克开得像高铁。我再问卢布咋跌跌不休,他把烤肠一折两段:吵啥呀,总比让外人骑脖子上强。排队买烤肠的人点头随声附和,下一秒转身去找半价面包,脸上全是无奈,嘴却硬得挂锁。
晚间打开电视,主播口播胜利,画面剪辑得比夜店灯光还花哨。我掏手机翻出外网视频:粮库被炸、校园成废墟,结果几秒就被限流,再问身边朋友怎么打不开,他们反问我信谁,我答不上来,只觉得同一个世界,隔着两层滤镜,像看同一部电影却放了不同结局。
第五天再去乌东村庄,一位老奶奶守着碎砖堆找铁锅,她说锅还在就能煮土豆,锅没了就真得求人。我问她恨不恨对面,她摆手:恨谁都没用,炸掉的是我的厨房,不是他们的。我帮她拉起帐篷布,布上印着联合国标志,她苦笑,说这是别国捐的,好心酸,但好过没屋檐。
第六天我在临时收容所见到一包无人机零件,标签是从爱沙尼亚邮来,志愿者小妹拿螺丝刀十分钟装好,拉着我试机。飞机嗡嗡飞上天,监视器里出现地雷区红点,她把图发前线,那边炮兵立刻调坐标。她说不是为了杀谁,是为了快点让自家孩子能回家。
第七天我回基辅路上,手机弹出两条新闻:一条是乌军官宣夺回三个小村;另一条是俄媒说在同一地点围歼乌旅。我掐掉屏幕,不想分辨真假,只想给司机点根烟。司机看着前方弹坑叹气:路修一次炸一次,但广场石碑上的烈士名字越来越多,他说今年石碑快刻不下,明年不知要加几页。
晚上我在酒店走廊碰到两位逃难小女孩,她们把彩色贴纸贴满行李箱,箱子表面写着“home”。我问哪里是家,她们指贴纸上的窗栏——那不是真的窗,只是画。楼下电视里主持人高呼“绝不后退”,楼上的孩子却在新行李箱里攒一个家的梦。
此刻我想,两边高墙把真话砌得死死的,真正撞碎的是老百姓最不值钱却最金贵的日常。鸣笛、涨物价、小朋友喊妈妈,这些细响才是一个国家的心跳,政客听不见,媒体也不想播,因为不好听。
故事写到这儿,我坐在机场充电插头前面,给前面几页删了好几遍,怕用词重了被锁文,又觉得轻了对不起那口碎掉的热锅和那盘永远吃不到的土豆。机场广播响起俄乌各一地航班取消通知,我抬头一看,屏幕上的目的地互换着闪现红字,像游戏里一直刷新却没人想退出的副本。
隔壁工位的大哥正用微信转五百块给前线买防弹背心,我问他图啥,他说就想让自家孩子以后不用上这个战场。我点头,再看手机,热搜跳出标题:“俄军将下一步如何?”我滑掉页面,心头只剩一句:键盘敲出的每一句硬话,最后都要有人用命擦屁股。
那么问题来了,如果真有一天停火两边都肯说自己赢,谁出来告诉躺在床上残废的士兵,他到底赢了什么?
#夏季图文激励计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