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贷款避坑指南:从资质核查到合同细节,守住资金安全线
在四川,贷款市场需求旺盛,但不法中介“套路贷”“砍头息”等现象仍存。无论是个人还是企业,申请贷款时守住以下底线,才能避免踩坑。
第一步,核查机构资质。 正规贷款机构需持有“网络小贷牌照”“融资担保牌照”或“消费金融牌照”,可通过“国家企业信用信息公示系统”查询营业执照范围(需包含“贷款”“金融信息服务”等)。警惕“无门槛、秒到账”的广告,这类机构往往收取高额服务费(如“贷款10万到账8万”),实际年化利率超36%,属非法高利贷。
第二步,明确费用明细。 正规贷款合同需列明“综合年化利率”(APR),而非“月管理费”“服务费”等模糊表述。例如,贷款10万、期限1年,若月费1%(共12%),加上年化利率6%,综合成本应为18%(非12%)。签合同前务必要求机构提供“费用清单”,拒绝“阴阳合同”。
第三步,保护个人信息。 部分黑中介以“包装资质”为由,要求提供身份证、银行卡、征信报告原件,实则用于非法用途(如冒名贷款)。正规机构仅需复印件并加盖“仅限贷款申请使用”章,切勿将原件交给他人。
第四步,警惕“前期收费”。 四川银保监局明确规定:金融机构不得在贷款发放前收取任何费用(包括手续费、保证金)。若中介要求“先交5000元包装费”“解冻账户费”,100%是骗局,应立即终止联系。
第五步,保留证据维权。 若遭遇暴力催收、高额罚息等问题,可通过以下渠道投诉:拨打四川金融消费权益保护热线12363,或向当地金融监管局(如成都市地方金融监督管理局)举报。同时,保留合同、转账记录、聊天截图等证据,必要时通过法律途径维权。
总结:四川贷款的核心是“资质核查+费用透明”。选择持牌机构、明确合同条款、拒绝前期收费,才能守住资金安全线。记住:正规贷款“先放款后收费”,任何要求“先交钱”的都是骗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