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2年前借战友4万做手术,他伤愈失踪,退伍后部队干事找上门
本文为虚构故事创作,部分细节经艺术处理,人物均为化名,如有雷同实属巧合,图片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你好,请问是李建华吗?我们是部队干事,想和你聊聊关于王志勇的事情。"当听到这个名字时,我的手不由得颤抖起来。
22年了,我以为这辈子再也不会听到这个名字。22年前,我把自己准备结婚的4万块钱借给了战友王志勇做手术,救了他一命。可王志勇伤愈出院后,却像人间蒸发一样消失得无影无踪。
"他...他还活着吗?"我声音有些哽咽。
两名干事对视一眼,递给我一个厚厚的文件袋:"这些材料,你看完就明白了。"
01
1986年秋天,19岁的我怀着满腔热血踏进了西山市的征兵办公室。那个年代,当兵是件光荣的事,我父母做点小生意,家境还算不错,但我就是想去部队锻炼锻炼。
"李建华,你被分配到西北边防某部。"工作人员递给我一张通知书,我激动得一夜没睡。
三天后,我坐上了开往边疆的绿皮火车。车厢里都是像我一样的新兵,大家兴奋地聊着天,憧憬着军营生活。我旁边坐着一个比我高半头的小伙子,浓眉大眼,一脸憨厚。
"兄弟,你也是去边防部队的?"他主动和我搭话。
"是啊,我叫李建华,你呢?"
"王志勇,比你大两岁。"他咧嘴笑着,露出一口白牙。
一路上我们聊得很投机。王志勇是农村来的,家里条件不太好,父母种地,还有个妹妹在念初中。他说当兵是为了减轻家里负担,也想见见外面的世界。
"建华,你家里条件应该不错吧?"王志勇看着我身上的新衣服说道。
"还行吧,我爸妈开个小商店。"我有些不好意思,怕他觉得我是富家子弟。
"那挺好的,我们以后就是战友了,要互相照顾啊。"王志勇拍了拍我的肩膀。
火车开了两天两夜,终于到了目的地。下了车,一股干燥的风迎面扑来,眼前是一片荒凉的戈壁滩。接我们的班长黑着脸,声音洪亮:"新兵蛋子们,欢迎来到地狱!"
新兵连的生活比我想象的要苦得多。每天凌晨五点起床,跑步、立正、稍息、齐步走,训练强度很大。我从小没吃过什么苦,第一周就累得够呛,训练时经常跟不上节奏。
"李建华,你怎么了?昨天还好好的。"一天晚上,王志勇看我一脸愁容。
"我感觉自己不适合当兵,训练太累了,我可能坚持不下去。"我有些泄气。
王志勇听了,严肃地说:"建华,男人不能说不行。我来帮你加练,咱们一起努力。"
从那以后,每天晚上熄灯后,王志勇都会偷偷叫我起来,在宿舍外面的空地上加练。他教我怎么保持队列整齐,怎么控制呼吸跑长跑,甚至把自己的心得体会都毫无保留地告诉我。
"志勇,你对我这么好,我真不知道怎么感谢你。"
"咱们是兄弟,说什么感谢不感谢的。"王志勇憨厚地笑着。
有了王志勇的帮助,我的训练成绩突飞猛进。三个月的新兵连结束时,我们都被分到了同一个连队。班长说我们两个配合默契,可以当搭档。
分到连队后,训练更加严格,但我已经适应了军营生活。王志勇不仅是我的好兄弟,也是我的好老师。他体能好,射击准,很快就被提拔为副班长。
"建华,等咱们退伍了,一起创业怎么样?"一天晚上,我们在哨所值夜班时,王志勇突然说道。
"创业?做什么?"我有些好奇。
"我听说现在外面很多人都在做生意赚钱,咱们也可以试试。我力气大能干活,你脑子活还有点本钱,咱们合伙干点什么。"王志勇眼中闪着光。
我想了想,觉得他说得有道理。我父母确实给我攒了点钱,本来是准备让我退伍后结婚用的,大概有四万多块钱,在那个年代算是不小的数目了。
"行,咱们一言为定。"我伸出手,和王志勇击了个掌。
从那时起,我们经常在一起讨论退伍后的计划。王志勇说他想开个运输公司,跑长途货运,我觉得这个想法不错。我们约定,等退伍了就回我老家发展,那里交通便利,生意好做。
02
时间过得很快,转眼就到了1988年春天。那时我们已经在部队待了一年多,彼此的感情越来越深厚。王志勇已经正式当上了班长,我也成了副班长,在连队里都算是骨干。
那天是三月十五号,我记得特别清楚,因为那是改变我们命运的一天。
"李建华、王志勇,准备巡逻任务。"指导员把我们叫到办公室,表情严肃。
"最近边境线上有些不太平,你们这次巡逻要格外小心。"他指着地图说道,"这一带地形复杂,以前发生过一些意外,你们一定要按照既定路线走,不能擅自行动。"
我们接受任务后,带着装备出发了。边境线上春风料峭,戈壁滩上还有没化完的雪。我们按照地图指示,沿着既定路线慢慢前进。
"建华,你看那边有什么东西。"走了大概两个小时,王志勇突然停下脚步,指着前方一个小土丘。
我顺着他指的方向看去,隐约看到土丘后面有什么东西在闪光。
"可能是铁丝网的反光吧。"我不以为意。
"不对,那个位置不应该有铁丝网。我过去看看。"王志勇说着就要往前走。
"别去,指导员说了不能擅自行动。"我拉住了他。
"就看一眼,很快就回来。"王志勇挣脱了我的手,"万一是什么情况,我们也好汇报。"
我知道拗不过他,只好跟在后面。我们小心翼翼地向土丘靠近,王志勇走在前面,我在后面掩护。
就在距离土丘还有十几米的时候,王志勇突然停了下来。
"建华,我感觉不对劲,这里可能有..."
他话还没说完,脚下突然传来"咔嚓"一声轻响。王志勇的脸色瞬间变得惨白。
"志勇,你怎么了?"我急忙问道。
"我好像踩到地雷了。"王志勇的声音都在颤抖,"建华,你别过来,快回去叫人。"
我的心一下子提到了嗓子眼。地雷!这可是要命的东西。我知道这种情况下,任何轻微的动作都可能引爆地雷。
"你别动,我马上叫人来。"我转身就要跑。
"建华,等等。"王志勇叫住了我,"如果我出什么事,你帮我照顾好我家人。我妹妹还在念书..."
"别说这种话,你不会有事的。"我强忍着眼泪,转身向营地跑去。
我一路狂奔,二十分钟后终于跑回了营地。排雷专家很快就到了现场,但王志勇已经在原地站了两个多小时,体力严重透支。
"情况很危险,这是一颗老式地雷,稍有不慎就会爆炸。"排雷专家检查后说道。
营救工作持续了整整四个小时。王志勇一动不动地站在那里,汗水早就湿透了军装。我在旁边干着急,恨不得冲过去替他承受这一切。
"准备撤离,三、二、一!"
随着排雷专家的一声令下,王志勇猛地向前扑倒。几乎同时,身后传来一声巨响,地雷爆炸了。
王志勇被爆炸的冲击波掀翻在地,鲜血瞬间染红了他的后背和双腿。我冲过去抱起他,他已经昏迷不醒。
"快,快送医院!"军医检查后脸色凝重,"伤势很重,必须马上手术。"
我们立即用担架把王志勇抬到救护车上,一路急速赶往最近的野战医院。一路上,我紧紧握着王志勇的手,祈祷他能挺过去。
到了野战医院,医生简单处理后说:"伤员情况危急,我们这里设备有限,必须马上转到省城的大医院做手术。"
又是一阵紧急转移,我们坐着军用飞机赶到了省城。王志勇被推进手术室时,医生把我拉到一边。
"病人伤势很严重,脊椎和内脏都有损伤,需要做大手术。手术费用大概要四万块钱,你们准备好了吗?"
四万块钱!这在1988年简直是个天文数字。我知道王志勇家里根本拿不出这么多钱,部队虽然会报销,但程序复杂,远水解不了近渴。
我想都没想就说:"钱我来出,马上开始手术。"
医生有些惊讶地看着我:"你确定?这可是四万块钱。"
"确定,救人要紧。"
我立即给家里打电话,让父母把我的所有积蓄都汇过来。那是我准备结婚用的钱,整整四万二千块,一分不少。
手术进行了整整八个小时,我在手术室外面坐了一夜。第二天早上,手术室的门终于开了。
"手术很成功,病人脱离了生命危险。"主刀医生疲惫地说道,"不过还需要观察一段时间,完全康复至少要两三个月。"
我终于松了一口气。王志勇醒来后,看到我就哭了。
"建华,我差点就见不到你了。"他的声音很虚弱。
"别说这些,好好养伤。"我拍了拍他的手。
"那个手术费..."
"你别管这些,安心养病就行。"
王志勇知道我为他花了所有的积蓄,感动得说不出话来。他握着我的手说:"建华,这辈子你就是我亲兄弟,我一定会还你的,不管什么时候。"
03
王志勇在医院住了整整两个月,我每天都去看他。他恢复得很好,医生说这是个奇迹,按理说这么严重的伤势,能保住命就不错了,没想到他不仅完全康复,而且没有留下任何后遗症。
"建华,医生说我下周就可以出院了。"五月中旬的一天,王志勇兴奋地告诉我这个好消息。
"太好了,出院后你可以申请休假,回家看看父母。"我也为他高兴。
"嗯,我想先回趟家,然后咱们就开始筹备退伍后的事情。"王志勇眼中闪着光芒,"建华,我已经想好了,咱们就开运输公司,我打听过了,现在货运生意很好做。"
"行,等你出院我们就开始准备。"
那段时间,我们经常在病房里讨论未来的计划。王志勇说他要好好报答我,一定要让我发大财。我们甚至连公司的名字都想好了,就叫"志华运输公司"。
五月二十三号,是王志勇出院的日子。前一天晚上,我特意去商店买了点好酒好菜,准备给他庆祝一下。
"明天出院,咱们得好好庆祝庆祝。"我提着东西走进病房。
"建华,你真是太好了。"王志勇看着我买的东西,眼中有些湿润,"我这辈子欠你太多了。"
"咱们是兄弟,说什么欠不欠的。"我打开酒瓶,给他倒了一杯,"来,为我们的友谊干杯。"
"为我们的友谊,也为我们的未来。"王志勇举起酒杯。
我们聊到很晚,王志勇说等出院后要先回家一趟,向父母汇报这段时间的经历,然后就回来和我一起筹备公司的事情。
"建华,你对我的恩情,我这辈子都忘不了。等咱们公司开起来,赚了钱,我第一件事就是还你钱,还要加上利息。"
"你这人怎么这么见外,咱们是合伙做生意,不存在还钱的问题。"
第二天一早,我准时到医院接王志勇出院。护士站那里办完手续,我们一起走向病房收拾东西。
可是当我推开病房门的时候,却发现病房里空空荡荡,王志勇的东西都不见了。
"志勇呢?"我急忙问护士。
"哦,他一大早就办了出院手续走了,大概六点钟的样子。"护士说道,"他还让我把这个给你。"
护士递给我一张纸条,上面是王志勇熟悉的字迹:"建华,对不起,我一定会还你的。——志勇"
我拿着纸条,整个人都愣住了。王志勇为什么要不辞而别?昨天晚上我们还在一起喝酒聊天,一切都很正常啊。
我立即赶回部队,找到指导员询问情况。
"王志勇确实办了请假手续,说要回家探亲。"指导员翻看着记录,"按理说他应该告诉你一声的。"
"他请假多长时间?"
"一个月。"
我想也许王志勇是有什么急事必须马上回家,所以才没来得及告诉我。我决定等他回来再问个明白。
可是一个月过去了,王志勇没有回来。我去找指导员询问,得到的答案是王志勇申请延长假期。
又过了一个月,王志勇还是没有音信。这次指导员也着急了,派人去王志勇老家了解情况。
结果让所有人都吃惊:王志勇根本没有回过家。他的父母说自从王志勇当兵后,就再也没有回过家,连信都没有写过一封。
"这怎么可能?他明明说要回家探亲的。"我急得团团转。
04
部队立即展开调查,调取了各种记录,但就是找不到王志勇的踪迹。他就像人间蒸发了一样,完全消失在所有人的视线中。
我给王志勇老家写信,回信说王志勇的父母和妹妹都很担心,他们也在四处打听王志勇的下落,但毫无线索。
那段时间我整夜整夜睡不着觉,脑子里全是王志勇的影子。我想不通,为什么最好的兄弟会突然消失?是遇到了什么困难,还是不想见我?
指导员安慰我说:"也许王志勇有什么苦衷,说不定过段时间就回来了。"
可是我心里有种不祥的预感,王志勇可能真的不会回来了。想到他临走前留下的那张纸条,我的心就像被刀割一样疼。
"对不起,我一定会还你的。"这句话在我脑海里反复回响。王志勇到底遇到了什么事?为什么要不辞而别?为什么连一个解释都不给我?
从那以后,我再也没有收到过王志勇的任何消息。他就这样彻底从我的生活中消失了,就像从来没有存在过一样。
时间慢慢过去,我也该退伍了。离开部队的那一天,我最后一次去了王志勇曾经住过的病房。病房里已经住着别的病人,一切都变了,只有我心中关于王志勇的记忆依然清晰如昨。
退伍回到家乡后,我偶尔还会收到老战友的来信,但从来没有人提到过王志勇。他就像一个谜一样,困扰了我整整22年。
2010年10月的一个下午,我正在工地上忙活,突然接到妻子的电话。
"建华,家里来了两个穿军装的人,说要找你谈事情。"妻子的声音有些紧张。
我心头一跳,急忙请假赶回家。远远地就看到门口停着一辆军用越野车,两个身穿军装的中年男子正在客厅里坐着。
"你好,请问是李建华吗?"其中一个干事起身问道。
"是的,我是李建华。"我有些忐忑,不知道他们找我干什么。
"我们是总部干事科的,今天专程来找你,是为了王志勇的事情。"另一个干事开口说道。
听到这个名字,我的手不由得颤抖起来。22年了,我以为这辈子再也不会听到这个名字。
"志勇...他还活着吗?"我声音有些哽咽。
两名干事对视一眼,神情变得严肃起来。
"李建华同志,王志勇的情况比较特殊,有些事情我们现在可以告诉你了。"其中一个干事说道,"不过在此之前,我们需要确认一下你的身份和一些基本情况。"
接下来的半个小时,两名干事详细询问了我和王志勇在部队的经历,包括他受伤的具体经过,我借钱给他做手术的事情,以及他突然失踪的前后情况。
"李建华同志,你所说的情况我们都已经核实过了。"一名干事说道,"现在我们可以告诉你一些关于王志勇的真实情况。"
说着,他从公文包里取出一个厚厚的文件袋,郑重地递给我。
"这些材料,你看完就明白了。这么多年来,你一直在寻找答案,今天终于可以告诉你真相了。"
我接过文件袋,感觉它沉甸甸的,就像承载着22年来所有的疑问和思念。
"志勇他...到底怎么了?"我的声音在颤抖。
"你先看看这些材料,看完后我们再详细解释。"干事示意我打开文件袋。
我打开文件袋,抽出里面的资料。当我看到第一页上的照片和文字时,整个人瞬间僵住了。
"这...这怎么可能..."我的声音几乎是从喉咙里挤出来的,脸色瞬间变得惨白。
05
照片上是一个身穿便装的中年男子,虽然岁月在他脸上留下了痕迹,但我还是一眼就认出了他——那就是王志勇!
照片下面写着几行字:"王志勇,代号'飞鹰',执行特殊任务期间因公牺牲,追认为烈士。牺牲时间:2010年8月15日。"
"不...不可能..."我的手颤抖得厉害,资料差点掉在地上。
"李建华同志,请你坐下,我们慢慢给你解释。"一名干事扶住了我。
我瘫坐在沙发上,脑海中一片空白。王志勇死了?而且是两个月前?那他这22年到底去了哪里?为什么要瞒着所有人?
"李建华同志,接下来我要告诉你的事情,希望你能保持冷静。"干事的声音很沉重,"关于王志勇同志的真实身份和这22年的经历,涉及国家机密,按照规定我们不应该告诉你。但考虑到你们的特殊关系,以及王志勇同志生前的强烈要求,我们经过上级批准,决定向你说明情况。"
我紧紧握着拳头,努力让自己冷静下来:"您说,我听着。"
干事深吸了一口气,开始讲述那个被隐藏了22年的真相。
"1988年5月23日,王志勇同志并没有回家探亲,而是被我们总部的人秘密接走了。"干事的声音很轻,但每个字都清晰地传进我的耳朵里,"那次地雷爆炸事件,表面上看是一次意外,但实际上是一次精心策划的考验。"
"考验?"我不敢相信自己听到的话。
"是的,考验。王志勇同志在那次事件中表现出的勇气、冷静和坚韧,引起了上级的注意。更重要的是,他在生死关头想到的不是自己,而是战友和家人,这种品质正是我们需要的。"
我想起了王志勇站在地雷上两个多小时,汗水湿透军装,却始终没有动摇的样子。
"所以,你们就这样把他带走了?连一声招呼都不打?"我的声音有些颤抖,不知道是愤怒还是悲伤。
"李建华同志,请理解我们的难处。"另一名干事说道,"王志勇同志即将执行的任务极其危险,也极其机密。一旦暴露身份,不仅他本人会有生命危险,连他的家人和朋友都可能受到牵连。让他'消失'是对所有人最好的保护。"
我继续翻看资料,里面有很多王志勇这些年的照片和记录。照片上的他在不同的地方,穿着不同的衣服,有时是商人,有时是农民,有时是工人,但眼神依然是我熟悉的那样坚定。
"这些年他都在做什么?"我的声音有些嘶哑。
"主要是潜伏任务,打入某些境外敌对势力内部,收集情报,阻止危害国家安全的行为。"干事说道,"王志勇同志是我们最优秀的特工之一,这22年来为国家立下了汗马功劳。"
我看到资料中有一页写着王志勇的功绩记录:成功阻止了三起重大恐怖袭击,收集了大量有价值的情报,挽救了无数无辜民众的生命。
"那他为什么不能给我一个解释?哪怕是个暗示也好。"我的眼泪终于忍不住流了下来。
"李建华同志,这也是王志勇同志最痛苦的地方。"干事的声音也有些哽咽,"根据他留下的日记,这22年来他无时无刻不在想念你们,想念战友,想念家人。但为了保护大家的安全,他必须忍受这种痛苦。"
06
说着,干事从资料中抽出一本厚厚的日记本。
"这是王志勇同志这些年写的日记,里面有很多关于你的内容。他生前特别交代,如果有一天他牺牲了,一定要把这本日记交给你。"
我接过日记本,封面已经很旧了,显然被翻阅过很多次。我颤抖着打开第一页,上面是王志勇熟悉的字迹:
"1988年5月23日,今天是我新生活的开始。虽然必须告别过去,但我相信这一切都是为了更伟大的事业。建华,对不起,我不能告诉你真相,但我会一直记得你的恩情。"
我继续往下翻,几乎每一页都有提到我的名字:
"1989年3月15日,今天是建华的生日,不知道他过得怎么样。真想给他打个电话,但我不能。"
"1992年8月20日,执行任务时路过建华老家附近,很想去看看他,但我知道不能这样做。希望他已经结婚了,希望他过得很幸福。"
"1995年12月31日,新年快到了,又想起了在部队时和建华一起跨年的情景。建华,你现在还好吗?"
翻到后面几页,我看到了更让我震惊的内容:
"2008年10月,终于有机会回国执行任务,我偷偷调查了建华的情况。得知他开了一个小公司,娶了妻子,有了两个孩子,生活看起来很幸福。我很欣慰,同时也很愧疚。22年前的4万块钱,一直是我心中的刺。"
"2009年5月,我设法通过一些渠道,以匿名的方式给建华的公司投资了20万,算是部分偿还当年的恩情。虽然他永远不会知道这笔钱的来源,但这样做让我心里好受一些。"
原来如此!我想起了2009年公司突然获得的那笔匿名投资,当时我们都觉得很奇怪,没想到竟然是王志勇给的。
"建华的公司后来发展得不错,我很为他高兴。虽然不能见面,但能够帮助到他,我心里还是很满足的。"
继续翻看,我看到了最后几页的内容:
"2010年7月,接到了最后一次任务。这次任务很危险,我有预感可能回不来了。如果真的出了意外,我希望组织能够把真相告诉建华,告诉他我这些年一直记得他的恩情,一直把他当作最好的兄弟。"
"2010年8月10日,任务即将开始。如果我牺牲了,希望建华不要为我难过,我是为了国家和人民而死,死得其所。这22年来,虽然不能相见,但他一直是支撑我走下去的精神力量。"
我再也控制不住情绪,抱着日记本痛哭起来。原来王志勇这些年一直记得我,一直在想办法报答我,甚至在生命的最后时刻还在牵挂着我。
"王志勇同志是在执行任务时遭遇敌方伏击牺牲的。"干事的声音很沉重,"他用生命完成了最后一次任务,阻止了一起重大的恐怖袭击,拯救了数百名无辜民众的生命。"
"那他的家人知道吗?"我抹着眼泪问道。
"根据王志勇同志的遗愿,我们已经安排专人告知了他的家人真相。他的父母现在已经知道儿子这些年在为国家做什么,虽然悲伤,但也为他感到骄傲。"
干事从文件袋里又拿出一个信封:"这是王志勇同志留给你的信,是他牺牲前不久写的。"
我接过信封,上面写着"给我最好的兄弟李建华"。我小心翼翼地打开信封,里面是一张银行卡和一封信。
信是这样写的:
"建华兄弟:
如果你看到这封信,说明我已经不在人世了。22年了,我终于可以向你说一声对不起。
当年突然离开,是我这辈子做过的最痛苦的决定。我知道这样做会伤害你,会让你困惑,但我真的没有选择。组织告诉我,我即将执行的任务关系到国家安全,任何一点泄露都可能导致任务失败,甚至危及无辜民众的生命。
这些年来,我无数次想要联系你,想要解释一切,但我不能。每当我想起你为我付出的4万块钱,想起你在医院里守护我的样子,我的心就像被刀割一样痛。
建华,你是我这辈子遇到的最好的人。在我最困难的时候,你毫不犹豫地拿出所有积蓄救我的命。那种无私的友情,是我前进路上最大的精神支柱。每当任务中遇到危险,我都会想起你,想起我们曾经的约定,想起你的恩情,这给了我坚持下去的勇气。
这张银行卡里有50万,密码是你的生日。这些年我省吃俭用攒下的钱,虽然不多,但这是我的一点心意。我知道金钱无法弥补这些年的缺失,但请你一定要收下,算是我对当年恩情的回报。
建华,如果有来生,我还想做你的兄弟。如果没有来生,就请你记住,王志勇这辈子最大的幸运,就是遇到了你这样的好兄弟。
请替我照顾好我的父母和妹妹,如果可能的话,也请告诉他们,我爱他们,我为自己的选择而无悔。
你的兄弟王志勇写于2010年8月"
我捧着这封信,泪水模糊了双眼。22年的误解和怨恨,在这一刻全部化为了对这个兄弟深深的思念和敬佩。
"王志勇同志生前还有一个心愿。"干事说道,"他希望如果可能的话,能把他安葬在你们当年服役的那个地方,那里有他最美好的回忆。"
我点了点头:"我会安排的,一定让他回到该回的地方。"
"还有一件事,"另一名干事说道,"根据相关规定,王志勇同志的家属可以享受烈士待遇,他的父母和妹妹今后的生活都会有保障。另外,考虑到你与王志勇同志的特殊关系,组织也决定给你一些补偿。"
"我不要补偿。"我摇了摇头,"志勇为国捐躯,这是他的光荣,也是我的光荣。我只希望能够照顾好他的家人,这是我作为兄弟应该做的。"
两名干事对视了一眼,眼中流露出敬佩的神色。
"李建华同志,你的觉悟很高。不过组织的决定不会改变,这是对你当年救助王志勇同志的认可,也是对你这些年承受痛苦的补偿。"
接下来的几天,我的生活完全被这个消息打乱了。我请了长假,专门处理王志勇的后事。按照他的遗愿,我们把他安葬在了当年服役的边境线附近,那里有他和我共同的青春记忆。
王志勇的父母和妹妹都来参加了葬礼。见到他的父母,我忍不住跪了下来。
"叔叔阿姨,对不起,我没有保护好志勇。"
07
王志勇的父亲扶起我,眼中含着泪水:"建华,你别这样说。志勇在信里多次提到你,说你是他最好的兄弟。我们感谢你当年救了他的命,也感谢你这些年对我们的照顾。"
原来王志勇这些年一直以各种方式资助着他的家人,他的父母并不知道钱的来源,直到现在才明白一切。
葬礼很简单,但来的人很多。除了王志勇的家人,还有很多我不认识的人,后来我才知道,他们都是王志勇生前的战友,都是和他一样从事特殊工作的人。
"王志勇同志是我们的英雄。"一个年轻的特工在葬礼上说道,"他用生命诠释了什么叫忠诚,什么叫担当。"
那天晚上,我一个人坐在王志勇的墓前,想起了我们在部队的那些日子。月光下,我仿佛又看到了那个憨厚的笑脸,听到了那句"咱们是兄弟"。
"志勇,你这个笨蛋,为什么不早点告诉我真相?"我对着墓碑说话,"这22年来,我有多少次恨过你,怨过你,但现在我才知道,你比我想象的要伟大得多。"
风吹过边境线,带来阵阵寒意。我想起了王志勇在日记里写的话:"建华,虽然不能相见,但你一直是支撑我走下去的精神力量。"
"志勇,现在我明白了,友情不在于天天见面,不在于时刻联系,而在于心中永远有对方的位置。你这22年来一直想着我,我又何尝不是一直想着你?"
从那以后,我每年都会来看他,给他讲讲我的生活,讲讲外面世界的变化。我也经常去看望他的父母,就像照顾自己的父母一样。
王志勇的妹妹后来考上了军校,毕业后也成为了一名军官。她说,她要继承哥哥的遗志,为国家贡献自己的力量。
那张银行卡我一直没有动过,我把它存起来,等王志勇的父母老了需要照顾的时候再用。我觉得这样做,王志勇在天之灵会高兴的。
多年以后,我的孩子问我:"爸爸,什么是真正的友情?"
我告诉他们王志勇的故事,告诉他们什么叫生死与共,什么叫无私奉献,什么叫为了大义而牺牲小我。
"孩子们,真正的友情不需要天天联系,不需要时刻见面,而是无论何时何地,都有一个人在心里惦记着你,关心着你,必要的时候愿意为你付出一切,甚至生命。"
现在,每当我看到那些为国家默默奉献的无名英雄,我都会想起王志勇。他们可能一辈子都不会被世人知晓,可能要承受与亲人分离的痛苦,但他们用自己的牺牲和奉献,守护着我们的和平生活。
王志勇走了,但他的精神永远活在我心中。那个在地雷前站立四个小时的勇士,那个为了保护国家安全而隐姓埋名22年的英雄,那个时刻惦记着战友恩情的好兄弟,将永远是我生命中最珍贵的回忆。
22年的误解终于解开了,但这个真相却比任何答案都要沉重。我失去了一个最好的兄弟,但我也为有这样的兄弟而骄傲。
如今,每当夜深人静的时候,我都会想起那句话:"咱们是兄弟,说什么感谢不感谢的。"
志勇,我们永远是兄弟,无论生死,无论天涯海角。你的恩情,我会用一生去铭记;你的精神,我会用一生去传承;你的家人,我会用一生去照顾。
这就是我和王志勇的故事,一个关于友情、忠诚和牺牲的故事。也许这个世界上还有很多像王志勇这样的人,他们默默地为我们承担着重量,让我们能够在阳光下安心地生活。
让我们记住这些无名英雄,记住他们的牺牲和奉献,这是我们能够给予他们的最好报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