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品展示

4000点不再横盘?三大信号揭示A股新走势

发布日期:2025-11-23 07:53    点击次数:147

A股4000点,搏杀背后藏着什么?

很多人最近在讨论,A股到底怎么了,其实4000点又回来了,然后市场却像没劲了一样,横着走,来回拉锯,大家都觉得有点奇怪,这种局面其实很有代表性,大家心里其实都默契,毕竟这么大的整数关口,谁也不想轻易失手,其实我们真正要问的不是4000点能不能守住,而是这背后,到底藏着市场怎样的分歧和机会,我想说,我的观点是,4000点的拉锯,不仅是数字游戏,背后更是中国资本市场结构大变革的缩影,甚至预示着A股正走向“价值重构”和长期投资时代。

先看大家共识,很多人关心的无非两个事,第一,4000点这关卡到底算不算站稳,第二,下周会不会掉下来,还是能冲得更高,这不仅是技术层面的问题,更是各方力量对未来的信心大比拼,最近这十年,无论什么政策、资金还是基本面,每一轮牛熊转换,都会有经典的“关键位护盘”动作,只是,这次的4000点,非常特殊。

怎么特殊呢,这次市场没有大涨大跌,却特别理性,这种“磨”的过程,反而容易让人忽略背后的逻辑变化,我觉得,当下面对的是一个全新的市场格局,因为这不是炒作故事的时代了,而是赚钱能力和流动性两手一起抓,才有市场定价权,过去十年里,有些阶段大家疯狂追涨杀跌,然后国际资金一进来,风格就变了,4000点其实是中长期力量的分水岭。

说到政策,说实话,今年最大的变化不是谁喊口号,而是真刀真枪地做事,比如金融街论坛那天,央行、证监会联合发话,然后紧跟着就有大动作,外资入场的门槛直接降了不少,个人信用修复政策也出来了,还记得前些年,类似的改革多半停在“试点”阶段,这次却真的全链条铺开,比如科创板设立成长层,直接增加了企业融资通道,外资开户以前要开好几个月,现在十天搞定,还有各类新兴企业上市绿灯一亮到底,这种组合拳,和以往“只见雷声不见雨”完全不一样。

再说资金这一块,最直接的就是体现在中长期资金的进场速度,比如外资,今年全球资金大部分其实都在去风险,但是中国A股,反而是北向资金在逆势流入,10月北向资金流入金额直接创新高,而且不只是半导体,新能源车、高端制造这些新兴板块也是重仓区,跟以往一窝蜂炒白马股的格局已经大不同,摩根士丹利最近分析,中国核心资产配置比重还会持续提升,海外机构现在看重的,反而是成长性和产业升级的机会。

杠杆资金没失控,但两融余额一直增长,之前有段时间,大家还有点担忧会不会像2015年一样一夜崩盘,现在杠杆占A股流通市值三个百分点还不到,根本不算高,这说明市场情绪是理性的,甚至ETF两融余额上涨,也能看出机构投资者愿意借杠杆,做多自己看好的板块,再加上社保、保险这些大型中长期资金,合计持仓占市值比例刷新纪录,保险公司配置权益类资产达到23%,这种稳健力量,才是4000点真正的“压舱石”。

其实市场成交也没有大起大落,换手率回归合理区间,有意思的是,成交量并不像419之前那样一夜爆缩,这个细节说明,资金更“聪明”了,不急不躁,反而越来越接近美股那种成熟市场的交易节奏,机构分析也认为,活跃资金这波减仓几乎告一段落,核心资产正在重新定义。

谈到估值,其实现在上证指数市盈率大概17倍多,市净率1.5倍,这跟2015年4000点时的高点估值不可同日而语,结构分化很明显,有高成长预期的赛道股估值高,不过与行业景气度强相关,传统板块估值依然很便宜,所以现在的市场其实给了投资者“左手安全边际,右手高成长预期”的空间,比如就连高盛分析师都说,现在的A股估值还处于价值合理区间,还没见到泡沫迹象。

说到盈利面,今年A股上市公司整体盈利同比正增长,特别是科技制造、算力、医疗设备这些“新质生产力”行业,比如集成电路行业利润暴涨176%,生物医药增速超30%,而且近两千家公司营收和净利双增长,根本不是“虚火”,这背后其实映射着国内宏观经济整体稳步推进,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三季度GDP同比增速5.2%,制造业增速高达6.5%,出口机电产品涨9.6%,这活生生的数据,不仅让投资者底气更足,也让海外资金开始“真香”回流。

全球产业共振趋势也很明显,今年下半年,大量科技巨头在中国设厂,英伟达、三星联合做大模型算力工厂,这些直接带动国产算力硬件板块新一轮高景气,国内出口机器设备和产业链配套优势越来越明显,然后高盛、摩根大通甚至先后上调中国资产评级,这波“看多预期”,其实已经先传达给大资金了。

要说下周A股怎么走,其实还是很讲博弈逻辑,4000点本身是重要的心理关口,而且上周半导体板块资金已经有兑现动作,所以短线有可能继续震荡,下探不奇怪,可是,政策红利、外资加仓和企业盈利的合力托底,最后还是会让市场重回上涨通道,这就是“先抑后扬”的底层逻辑,然后换句话说,短期的区域震荡,本质上是风险释放,长期上则是结构切换和价值重估过程。

新加坡市场今年5月也经历过类似节点,当时也差点被情绪资金砸下去,但央行出手、改革到位、长线资金加码,最后结构性牛市真的来了,这其实是全球资金流向和基本面共振的结果。

作为普通投资者,这个阶段最该做的是什么,其实不是去追涨杀跌,而是聚焦两条主线,第一,寻找“新赛道”里具备竞争壁垒、细分龙头地位的成长股,比如半导体、智能制造、数字经济这些;第二,别忽略传统顺周期和分红回购稳健企业,金融、周期板块依旧有均衡配置价值,因为只有把动态配置和集中投资结合起来,才能真正享受市场价值重估带来的红利,东莞证券和东吴证券都强调这个“结构聚焦+均衡配置”的核心策略。

但同时政策调整、海外波动不可忽视,理性看待4000点的波动,把视角放远一点,你会发现,这是A股大时代健康成长的必经之路。

最后,问题来了,A股的4000点,是不是下一个起点,还是又一次旧梦重温?当政策支持、产业升级和全球资金共振三重驱动力齐发力,中国资本市场是否会真正迎来“以盈利为锚”的投资新阶段?所有答案,都还藏在市场接下来的每一个交易日里,你,准备好了吗?



上一篇:特讯!2035年,世界将诞生一家20万亿市值的新能源公司
下一篇:黄金,人心的贪婪与恐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