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基建又“上分”!新高速年底开工直插江苏,临沂人告别京沪“堵王”
你要是在山东的地界上问老司机,最怕的是啥?
我敢跟你打赌,答案八九不离十,都绕不开那条让人又爱又恨的京沪高速。
尤其是临沂往江苏拐的那一段,简直就是当代司机们的“滑铁卢”,节假日你要是敢往那儿凑,那不是开车,是参加一场大型的行为艺术,主题叫“静止”。
车里那歌单,能从凤凰传奇直接给你放到巴赫的催眠曲,窗外的景色,从你上车看到是那棵树,两个小时后,嘿,它还在那儿,没准儿还能跟你混个脸熟。
说真的,有时候我都怀疑,那段路的设计初衷,是不是为了促进我国的车载娱乐系统销量的。
就在大伙儿被折磨得快要对“诗和远方”失去信仰的时候,一个消息跟平地惊雷似的,在司机群里炸开了花:山东要单干一条新高速,年底就撬动第一铲土,直挺挺地插向江苏!
双向六车道,时速120,名字也挺有意思,叫“临东高速”。
这哪是修路啊,这简直就是给堵得心肌梗塞的京沪动脉旁边,硬生生安了个心脏支架。
这事儿透着一股山东人特有的“实在”劲儿。
咱们这个省,干啥事都像个闷头干活的壮汉,不爱咋呼,但手里有活儿,而且贼利索。
你看全国高铁里程,山东常年霸榜;论高速公路的平整度,那更是有口皆碑。
可即便这样,他还是嫌不够,好像不把每一寸土地都安排得明明白白,就浑身难受。
这条临东高速,全称叫“临沂至东海高速公路”,听着是不是以为要一路修到海边沙滩?
其实人家精得很,只修山东自己这一段,过了省界,就看江苏老铁的了。
整条线像一把精准的手术刀,正好切在了京沪和长深这两条大动脉的正中间。
我一哥们儿,家在临沂,公司开在连云港,每个礼拜都得在京沪高速上表演一次“荒野求生”。
他跟我说,自从听说要修临东高速,他每天都对着地图研究,那股认真劲儿,比他当年高考看题还仔细。
他说:“这路简直就是我的救命稻草,以后回家,我能从京沪的噩梦里提前俩小时醒过来,那是我老婆孩子多出来的笑脸,是实实在在的人生啊。”
听听,一条路,已经上升到人生的高度了。
它不光是方便了这种“钟摆族”。
临沂,外号“物流之都”,你随便在街上抓个开大货的师傅,问他一天最头疼啥,除了油价,估计就是京沪的堵车。
我认识一个做家具批发的王老板,他就说,他的货十次有八次因为堵车迟到,误了客户的工期,赔钱都是小事,信誉没了那才是要命。
他说临东高速要是通了,他愿意去烧柱高香,因为那省下来的不只是时间,是真金白银的利润,是他们这种小企业活下去的底气。
而且这路修得特别“贼”,专门挑那些最需要的地方下手。
比如沂南的青驼镇、河东区的汤头温泉,以前都是“养在深闺人未识”的地儿,就因为交通不方便,好东西出不去,外面的人进不来。
以后高速口直接开到家门口,村里的樱桃、草莓,昨天还在枝头,今天就能摆上南京上海的果盘,那日子能一样吗?
不过,这事儿也有个挺耐人寻味的“但是”。
咱们山东这边热火朝天,挖掘机眼瞅着就要进场了,可对面江苏那边的配套工程,到现在还静悄悄的。
这就好比俩人约好了在山顶见,我这边缆车都快修到顶了,抬头一看,哥们儿你还在山脚下看风景呢?
这当然不是说江苏不给力,省际项目协调起来的复杂性,咱都懂。
但这事儿也恰恰反映了山东这个“基建狂魔”的性格:我看准了,对老百姓好,能发展经济,那我先干起来再说。
这种魄力,你得服。
说到底,一条路的建成,从来都不只是地图上多了一条线那么简单。
它是一座城市的野心,是一个区域经济的血管,更是无数普通人生活中,那些关于“更快一点回家”“生意更好做一点”的最朴素的愿望。
几年之后,当我们开着车,在崭新的临东高速上把京沪远远甩在身后,或许才会真正明白。
那不再是一条冰冷的水泥路,那是成千上万个家庭的希望,也是山东这个实在的汉子,对自己脚下这片土地,最深沉的承诺。
到时候,谁还管那“堵点王”京沪高速啊,一句“走临东,哥们儿带你起飞”,就完事儿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