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一台4.6升的兰德酷路泽,中东版中配车型,二手车却在2016年价格异常坚挺,表现出当年日系车市场的独特行情
这是一台4.6升的兰德酷路泽,中东版中配车型。你这车其实是个二手车,虽然年份估摸着是2016年左右的,但它的二手市场价格居然让人咋舌——特别是那会儿,港口市场上的兰德酷路泽,价格压根并没有飙得多高。
我翻了翻那年的一些交易记录,估得那台中配的二手酷路泽,在2016年还能卖到68万左右。对,六八万!说实话,这个价位能提到一台二手酷路泽,还真是不少家庭的梦想。可奇怪的是,如果你愿意再多掏点,比如70多万,买个13、14年的4.6V8二手,反而更划算。这是怎么回事?以我多年汽车从业经验来看,那时的日系车真的是活得不错。人家二手市场里,日系车的行情明显比美系、德系更紧俏。可能是那个年代,日系车的质量还算稳定,维护成本也比V8油耗大、修理贵的越野车低。不然,哪有那么多商人花68万提一台二手车?记得我朋友说过一句话:买车,先看保值率和能用多少年。别看一台酷路泽价格不低,但它真是能用十几年没问题。比方说,他那部‘13年的兰德酷路泽,百公里油耗在13升左右,油耗还是挺能接受的,毕竟这不是经济型轿车。
我这儿顺便问一句,你们觉得,为什么二手日系车那会儿那么火?除了价格相对合理,还因为大部分人觉得它们耐造,跑得快,修理简单。估算,那个时代,二手日系SUV的折旧率大概在20%左右,而美系豪车?掉得更快,二手市场几个月都不好卖(这段先按下不表)——反正当时我有个修理厂主任就说:日系车,挺耐用,修起来也不算贵,往往还能卖个好价。可惜,好景不长,现在想想,谁又知道那时的日系车会不会突然品质大变样?
说到这里,我刚才翻了下笔记,相册里还留着一张改装过的日系SUV照片。车身贴满了各种贴纸,不太雅观,但那会儿车主挺满意的。有一辆车,车门边贴满了LOW和WICKED的贴纸,那个帅。可我其实很不提倡那样的改装,好看归好看,实际用起来可难受。你说,一个车身贴纸,挡不住油耗爆表或维修难题。那段时光的改装其实反映了车主们追求个性,想跟众不同的心情。这也是我一直觉得迷惑的点——为什么我们总喜欢炫耀自己的车?车应该是个工具,是用来代步、用来舒适的。
这让我想到一个问题:你们会不会觉得,那些豪华车的价格真是天差地别?比如同一款豪华SUV,豪华版和普通版差价可能在20万至50万不等。这些钱,换算成油耗和维修费用还真不少。其实我经常想,豪车的保值率到底是多少?模型里大概在40%到50%之间,但实际经验告诉我,豪车的贬值速度比普通家用车快得多。
回头说那台中东版酷路泽,别的小细节还挺有意思。你知道的,现在中东地区的市场和咱们这边差别挺大。那时的中东版,特别是中配车型,为了适应本地环境,可能配有更强的空调系统,底盘改得稳,但车的内饰就没那么细致。有人说很好的车,像酷路泽,其实真和实用挂钩。至于配件,没细想过,那会儿进口零件还挺贵的,对于车主来说,维护成本也是一大负担(这句完全没去到细节,只是猜测)。
你们有没有发现?身边朋友买二手车,最在意的还是跑了多少、车况状态和保养历史,比如那位修理工,曾经跟我说:看二手车,得看是不是过度修复。有的人为了卖个高价,把车子修得闪闪发亮,实际上早就出问题了。这句话,挺扎心的。很多商家会用一些美容手段掩盖问题,比如打蜡、补漆,没修好就被拆了又装,真真假假。
说到二手车市场,我猜测,那个时候的交易,估计有10%的车辆真假难辨。我认识的一个二手车销售,曾经告诉我:有些车,框架甚至被换了,表面还装得跟新的一样。这其实也是市场复杂的一个侧面。换个角度讲,车的真价值到底是什么?只是账面上的价格,还是用车的实用性?这个问题其实挺难的。
(这段先按下不表)回归到我们刚才谈的二手酷路泽,或许它的坚挺价格,也跟当时市场和供需关系有关。你知道的,中东地区对越野车的热爱不亚于日本人对科技的崇拜。那会儿,路虎、酷路泽、普拉多,都是硬通货。而且,因为一些特殊规则,本地手续特别繁琐,买一台二手车,折旧慢,保值率高。这个细节可能是某些人一直不觉得重要,但实际上相当关键。
话说回来,我还一直在琢磨一个事:当年的二手市场反映了什么?除了价格、耐用、保值,那还有一种潜在需求,比如那些玩车爱好者,他们可能更喜欢个性化改装或者追求酷炫。那些贴纸和外观变形算是个例,会不会也代表一种表达?不过我更喜欢车子本身的姿态,没必要追求过度个性。
对了,你们有没有注意到,现在的新车标志越来越花哨,品牌LOGO都经过写意设计,似乎简单变成了复杂的反义词。以前,简单的标志代表品牌的底蕴,但如今,更像是一场视觉盛宴的追求。也有人说,这是年轻化的表现,实际上我觉得,越复杂越难辨识。
扯远了点,但有个细节我一直记得。有一次跟销售聊,他说:你看那些二手车,价钱翻一番都不奇怪,如果是特别稀有款。稀有款?我当时就笑了,稀有不稀有,还是看实用。很多收藏级的V8车型,估算现在的二手价都在80万以上,但真用得起的人少。就是说,这个市场的别扭在哪里?可能就是,大家都希望买得划算,但又不想亏钱。这就像我刚说的,买车其实是情感和理性的结合,也是一场微妙的博弈。
嗯,想着想着,突然觉得,车的价格、价值和玩家本身,似乎还有很多自己没考虑到的角落。你说,未来二手市场会变成怎样?还能不能像老时候一样,隐藏着那些未爆弹式的惊喜?或许,待它自我沉淀一段时间,再去看看,会不会觉得还挺有趣的?
本作品为作者原创创作,内容由人工完成,部分内容在创作过程中借助了人工智能(AI)工具辅助生成。AI在资料整理、语言润色、表达优化或灵感拓展方面提供支持,核心观点与主要内容均由作者独立完成。
本文旨在信息与观点的交流分享,不含任何不良导向或违规内容。若需引用或转载,请注明出处与作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