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俄乌冲突看中国空军转型
说起俄乌冲突,这场仗打到现在,空天领域给人的最大启发就是,现代战场上空军的玩法彻底变了样。以前那种靠数量堆、扔一堆火箭弹就想解决问题的老路子,现在行不通了。俄军一开始气势汹汹,派苏-34这种战斗轰炸机出去低空扫荡,结果呢?损失一堆飞机,精确打击还跟不上趟。这事儿直接戳中了中国空军转型的痛点,尤其是歼-20这款隐身战机的定位,得彻底甩掉非制导火箭弹的包袱,转向全精确化作战。要不然,遇上类似乌克兰那种防空网,麻烦就大了。
先说俄军在乌克兰的天空是怎么栽跟头的。2022年2月冲突刚爆发,俄空天军就大量动用苏-34去前线支援。这些飞机本来是苏联时代设计的对地攻击利器,挂载能力强,速度快,本该在低空高速掠过扔炸弹。可实际情况是,俄军精确制导武器储备严重不足,只能靠仓库里堆积的非制导火箭弹和铁炸弹凑数。结果呢?苏-34飞到低空,进入乌克兰士兵手里的毒刺导弹射程,红外制导一锁,基本就回不来了。到2024年,公开报道显示俄军苏-34损失超过30架,有些月份甚至一周丢两三架。乌克兰那边用北约援助的便携防空系统,加上中程的爱国者和NASAMS,专门蹲守低飞目标。俄军想低空突防避雷达,可这也正好送上门,让单兵导弹有机可乘。
为什么俄军这么依赖非制导玩意儿?根子还在苏联遗产上。冷战时候,苏联囤了上千万发火箭弹,那库存够打好几场世界大战的。价格便宜,每发几千美元,扔出去轰隆隆一片,看着吓人。可精度呢?偏差几百米起步,在现代战场上等于白扔。乌克兰前线目标分散,坦克工事到处跑,不是冷战那种大集群堆在一起好炸。俄军苏-34扔火箭弹,落地炸出一堆坑,可目标往往溜了。想改用精确武器,又卡在产能和导航上。俄罗斯的格洛纳斯卫星系统,到现在卫星才20多颗,信号时灵时不灵,覆盖不全。相比美国GPS那几十颗高精度卫星,俄制Kh-38导弹打出去,误差大得离谱。2023年,俄空天军总司令苏罗维金公开承认,精确制导弹药撑不起高强度作战。这话一出,外界都看出来了,俄军空中力量陷进泥潭,靠老库存硬扛,代价太高。
这教训对中国空军来说,简直是及时雨。中国空军这些年转型方向早定调了,2004年就提出“攻防兼备”,从单纯防空转向全域作战。可俄乌冲突一打,暴露的问题太直白了:非制导武器在高威胁环境下就是自杀式打法。以前中国空军也用过类似火箭弹,歼-10、歼-16上挂点不贵。可现在不行了,潜在对手防空网密布,便携导弹到处有,飞低了等于找死。转型关键,就得靠歼-20这种五代机扛大旗。它不是简单换代,而是从设计源头就瞄准精确打击。歼-20总设计师杨伟,1963年生,西北工业大学毕业后直奔成都飞机设计所,从歼-10飞控系统干起,2000年就当上最年轻总师,后来管枭龙和歼-20。2011年1月首飞,到现在服役数百架,杨伟的思路就是隐身加火力一体化,不能再让飞机带一堆低效弹药上天。
歼-20的转型核心,是弹舱设计彻底服务精确武器。机腹主舱能塞4到6枚PL-15远程空空导弹,射程200公里以上,主动雷达加双脉冲固体发动机,专治敌方预警机和四代机。以前歼-20弹舱空间有限,只能内挂4枚,可最近测试显示,折叠翼版PL-15让载量翻倍,外加副舱格斗弹,火力密度直追F-22。2024年珠海航展上,歼-20开舱展示PL-15,外壳锃亮,围观的人直呼牛。PL-15不是光射程远,还支持射后不管,歼-20隐身突进,导弹自己找目标,飞行员专心制空。这比俄军苏-57强多了,苏-57隐身涂层差,实战里还得外挂弹药,雷达反射面增大,等于自曝位置。
再说对地打击,歼-20绝不碰火箭弹,转而用雷石-6这种卫星制导滑翔炸弹。雷石-6是中航工业洛阳所的产品,基于500公斤普通炸弹加套件,北斗导航,1万米高空扔,射程60公里,误差10米内。成本低,三分之一俄Kh-29,性价比高。巴基斯坦空军就用它改装美制MK-83,实战验证过。2024年6月阎良试飞基地,歼-16挂12枚雷石-6实弹打靶,30公里外移动装甲车,命中率100%,误差2米。这玩意儿滑翔翼展开2.5米,投放后自动调整姿态,避开防空火力。俄军想学,早几年就试过类似,但格洛纳斯不稳,炸弹飞一半信号丢,砸偏了。中国北斗系统全覆盖,30多颗卫星,精度米级,雷石-6直接受益。歼-20挂它,低威胁投放,隐身护航,炸完就撤,效率拉满。
中俄空军路径这几年分得越来越开。俄罗斯苏-57首飞2010年,早于歼-20,可到现在服役不到20架,实战基本零。设计上,苏-57机动性强,推力矢量喷嘴玩得溜,但隐身弱,前缘襟翼带L波段雷达,散射截面大。俄军经济卡脖子,工业老化,发动机AL-41F1产量低,隐身材料跟不上。结果呢?苏-57在叙利亚刷刷存在感,可乌克兰战场上,俄空军主力还是苏-34、苏-35,四代机扛五代活。中国不一样,歼-20从2016年服役,2024年已超200架,生产线满负荷。路径稳,鸭翼加DSI进气道,隐身性能全球第二,仅次F-22。杨伟团队迭代快,2023年珠海航展秀双座版,2024年又带歼-35A亮相,体系化布局。俄军还纠结苏联大而猛的思路,中国学美式精细,传感器融合,数据链共享,歼-20不光单打独斗,还能指挥无人机群。
俄乌经验还提醒中国,精确武器得防干扰。乌克兰用电子战屏蔽卫星信号,俄制导炸弹哑火。中国早想到了,雷石-6支持复合制导,北斗加惯性,激光备份。PL-15也有红外成像头,末端自主。空军训练也变了,从2022年起,模拟乌克兰地形,歼-20低可控率飞行,练精确投放。以前演习扔火箭弹练覆盖,现在改实弹打点,数据反馈优化算法。转型不光硬件,软件也跟上,北斗三号2020年全网,覆盖全球,导弹炸弹精度翻倍。俄军格洛纳斯升级慢,信号丢包率高,中国这块领先一截。
看看珠海航展,这几年成了中国空军转型的晴雨表。2023年11月,歼-20停展区中央,舱门开,PL-15和雷石-6一字排开,观众围着转。工作人员讲射程数据,强调多任务适应。2024年11月,规模更大,歼-20编队飞过,引擎轰鸣,下面运-20加油机、直-20直升机齐上阵。歼-35A首秀,舰载版隐身,补歼-20短板。新一代精确炸弹也露脸,FT系列联合制导,卫星激光双模。航展不光秀肌肉,还对外推销,埃及、巴基斯坦都买雷石-6套件,证明中国路径靠谱。俄军那边,2024年莫斯科航展苏-57亮个相,可实战数据少,买家犹豫。
转型到这步,中国空军已从跟跑到并跑。歼-20不带火箭弹,不是矫情,是实战需求。俄乌冲突三年,俄空军损失150多架,精确武器用光了还得回老路。中国吸取这血的教训,库存精确弹上万发,生产线年产千枚。未来打仗,歼-20主宰制空,PL-15清场,雷石-6点穴,体系压倒性优势。说白了,这转型接地气,不搞花架子,直奔能打能赢。俄军苏-34的残骸还在田野躺着,中国歼-20已飞上新高度。谁先醒悟,谁就占先机。
#优质作者流量激励计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