足球资讯介绍

是不是感觉很奇怪:日本打遍了大半个中国,为何没有染指陕西?

发布日期:2025-07-21 02:04    点击次数:180

抗战那八年,日军的脚步差不多踏遍了中国大部分地方,东北的黑土地、华南的稻田、华东的城镇,很多地方都变成了焦土。不过说起来,陕西这片黄土高原上的土地,偏偏没让鬼子闯进半步。虽然没人信,可风陵渡岸边还没锈完的炮弹壳,潼关城墙上密密麻麻的弹坑,都在提醒着人,这事儿可不是靠运气。

1938年的春天,山西的风陵渡迎来了太阳旗,站在对岸潼关的人都能看得一清二楚。守在河边的28师士兵李祥麟后来跟娃们说,那时候鬼子的炮弹火力特别猛,像疯了一样往城墙上砸,他还曾经算过,一天最多能砸出三百多发,城砖碎得堪比沙子一样。可水流就在那儿横着,激流汹涌,甩得木船都快翻起来了。鬼子试过架浮桥,刚搭到两丈远,就被对岸的炮火轰得稀烂。有一次他看到一艘载着鬼子的汽艇冲过河心,一发炮弹过去,那艇就像制作的一样散架,碎片顺着水流漂着,三天后才被人捞上三门峡。

光靠黄河还不行,中条山那边的战火更烈。这边孙蔚如带着38军在山里坚持了两年多,士兵们冬天只穿件单衣,冻得硬邦邦的,饿了就挖点野菜撒点盐,但他们的阵地始终没往后退过一部。1941年春天那场激烈的战斗,班长赵振海带着全班被包围在山沟里,用刺刀拼个天昏地暗,刺到刀都卷了刃,最终就剩他一个人,背靠大石,还是不停地用枪托还击。后来他跟乡亲们说:“身后就是陕西,退了一步,爹妈老婆孩子就得当亡国奴,死也得站到最后。”

山里的八路军也没闲着。1939年秋天,那会儿鬼子想着偷偷渡过禹门河,刚到河边的芦苇丛,就被埋伏的同志们打了个措手不及。乡下的老乡们晚上不睡觉,拿着灯笼在山梁上转悠,一看到鬼子就敲锣,那锣声在山谷里回荡,再加上士兵们的喊杀声,鬼子到死都搞不清对面到底藏了多少人。有个叫马拴柱的放羊娃,才十五岁,鬼子进山扫荡时,他把羊群刻意赶到雷区,把自己摔下土坡摔断了腿,就是没让鬼子找到藏粮食的山洞。

其实鬼子也不是不想跟陕西动手,1942年他们还搞了个“五号计划”,想着从山西、河南和武汉三路一起冲过去。但是这个计划还没正式启动,太平洋那边的局势就出出了大问题。中途岛一战,他们的兵船损失惨重,原定要调往陕西的部队,也都被叫去填补太平洋上的缺口。后来通过俘虏嘴里打听到,那会儿山西的鬼子都快吃不上饭了,弹药也不够用,步枪每人就发五发子弹,哪还有力气扛着枪横渡黄河。

潼关一带的老百姓也没闲着,那时修工事,城里的商户把门板拆下来作掩体,乡下的媳妇们挎着篮子送热饭,学堂里的先生带着学生抬伤员,铁锹一把接着一把,用光一把又一把,手上的血泡被磨破了,还用布裹着干活。14岁的王汝厚那会儿刚参军,在潼关一边修铁路一边守河,老了坐在炕头上还回忆,说那次飞机轰炸时,战友们来不及躲,血溅到他脸上,烫得他吓人。工地上的锣鼓声、担架队的脚步声混杂一片,鬼子从望远镜里看过来,也只看见一片人山人海,根本看不清到底有多少抵抗力量。

现在若去潼关古城墙,还能瞧见砖缝里还嵌着没锈掉的弹片,脚底下的战壕能明显看出当年踩出的大深窝。那边的老乡们说,以前晚上站在黄河边,能听到对岸鬼子的喊杀声,可咱们自己的人从不畏惧,男人们扛着锄头守护在河堤上,妇女们则在家里搓麻绳,纳鞋底,干活得嘞。

说到底,陕西之所以能坚持下来,不只是靠山水挡着,更是那些在黄河水里浸泡过的热血,是藏在中条山里的骨头,是老百姓手里挥舞着的锄头和针线,凑合在一起,筑起了这块土地一座站不稳的堡垒。如今风平浪静了,但站在黄土高坡往下眺望时,好像还能听到昔日那声怒吼:想过黄河?得先问问我们答不答应!

#AIGC热点大赛#



上一篇:东亚稳定如石头,柬泰口水仗不打,和平发展模式引关注
下一篇:陈垣先生的顺治出家疑案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