足球资讯介绍

新西兰宣布重要采购决定,放弃韩国选择中国,预计将为纳税人节省数十亿纽币

发布日期:2025-10-24 14:55    点击次数:148

新西兰南北两个岛,中间隔着一条库克海峡。

这地方风大浪高,是出了名的。

每天,几艘巨大的渡轮就在这风浪里来回穿梭。它们就像这个国家的卡车,拉着人,也拉着货,从南到北,从北到南。超市里的牛奶,你新买的汽车,都得靠它们。

一切看起来都很正常。

直到有一天,一艘叫“阿拉特雷”号的渡轮,开着开着,一个巨大的螺旋桨,就那么直愣愣地在海里掉了。

没了。

还有一艘叫“凯塔基”号的,更悬,在大海上突然没了动力,像个铁罐头一样随着风浪漂。船上800多名乘客,心都提到了嗓子眼。

这些船,真的太老了。

老到什么程度?老到每次出海,都像是在开盲盒。你永远不知道今天会掉个零件,还是明天整个发动机罢工。国家的交通大动脉,竟然是这么一堆“老爷车”在撑着,这事儿想想都后怕。

所以,新西兰政府觉得不能再这么混下去了。得换!必须换!

于是,一个听起来特别牛的计划出炉了,叫iReX。

这个计划,简单说,就是要造两艘全世界最顶尖的超级渡轮。大,安全,还能用天然气和柴油两种燃料,主打一个环保。这可不是简单换个船,这是新西兰要向全世界秀肌肉,证明自己跟得上潮流,搞的是绿色航运。

多好的事儿啊。

简直就是未来的希望之船。

为了这个梦,他们找到了韩国现代集团的造船厂,合同一签,感觉美好的明天马上就要来了。

可谁都没想到,这个美好的梦,从一开始就埋着一个天大的坑。

一个几乎有点可笑的坑。

他们设计的船,太大了。

大到什么程度呢?就像你买了个顶配的巨无霸房车,兴冲冲开回家,结果发现自家小区的门太窄,根本开不进去。

新西兰的惠灵顿和皮克顿这两个港口,就是那个“窄门”。

新船的尺寸、吃水深度,全都超出了现有码头的承受能力。船造好了也停不进来,人上不去,货下不来,那造它干嘛?

唯一的办法,就是把港口给拆了重建。

这下事情就失控了。

本来以为只是造两艘船,现在变成了两个超级港口改造工程。预算这东西,就像开了个口子的水龙头,从最初的7.5亿纽币,一路往上涨。

10亿、20亿、30亿……

最后,专家们一算,要把这事儿干完,没个40亿纽币根本下不来。

40亿纽币是什么概念?差不多200亿人民币。为了两艘船,花这么多钱去配两个码头。

说实话,这事儿听着就挺离谱的。

钱就这么哗哗地往外流,船的影子还没见到,港口改造的图纸倒是一天比一天复杂。

就在这个烂摊子越来越大的时候,新西兰政府换届了。

新上台的一拨人,看着这个项目就头疼。财政部长叫妮可拉·威利斯,是个女强人,她翻开账本一看,直接就火了。公开说,这项目成本高到“不可行”,再这么搞下去,整个国家的财政都得被拖垮。

于是,手起刀落。

停!

这个烧了无数钱的“梦之船”项目,被紧急叫停。

项目是停了,可钱已经花出去了。里里外外一算,总共6.71亿纽币打了水漂。这还没完,因为是单方面毁约,还得赔给韩国造船厂一笔1.44亿纽币的“分手费”。

船一艘没建成,8亿多纽币就这么没了。

这教训,真不是一般的贵。

吃了这么大一个亏,日子还得过,船还是得换。

这次,新西兰政府学乖了。

他们悄悄成立了一家新公司,不再追求什么高大上的“一步到位”了。什么双燃料系统,什么超大尺寸,都先放一边。

务实,成了唯一的标准。

他们把目光投向了中国,找到了广船国际。

新的方案,跟之前那个简直是天壤之别。船的尺寸缩小了,刚好能停进现在的港口,不用再花几十亿去改造码头了。燃料系统也改了,就用成熟可靠的技术,不去做那个环保小白鼠了。

最关键的一点,这次签的是固定总价合同。

说多少钱,就是多少钱,多一分都没有。

这前后的变化,看着让人有点唏嘘。一个国家级的项目,从好高骛远到脚踏实地,中间隔着一个40亿纽币的深坑。

这个故事还没完。因为新的船还没造好,库克海峡上跑的,依然是那几艘随时可能“掉链子”的老爷船。

南北岛之间的运输线,依旧脆弱。

一个价值40亿的教训,归根结底可能只是一个简单的道理——再宏大的梦想,也得先量量自家的门框。(免责声明)文章描述过程、图片都来源于网络,此文章旨在倡导社会正能量,无低俗等不良引导。如涉及版权或者人物侵权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内容!如有事件存疑部分,联系后即刻删除或作出更改。



上一篇:毛主席一生的20项卓越预言,全部应验几乎无误,读后令人由衷钦佩!
下一篇:朝鲜黑衣卫:金正恩的利剑、不次于世界上最厉害的四大特工组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