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大学没进“国家队”,但成了成都的“地方队队长”,在医药、教育、工程等领域默默发光,为成都培养了无数实用型人才
“成都大学是985还是211?”每次听到这个问题,我都忍不住想笑——这就像问“火锅店有没有卖法餐”一样,虽然都是吃饭,但压根儿不是一路人!今天聊聊,成都大学到底是啥“段位”,为啥它没进985/211的“豪华套餐”,却又在成都本地混得风生水起。
一、985/211是啥?
要聊成都大学,得先弄明白985和211是啥。简单说,985是1998年国家启动的“世界一流大学”计划,全国只有39所,比如清华、北大、复旦这些“学霸中的学霸”;211是1995年启动的“面向21世纪重点建设100所高校”计划,全国有115所,比如四川大学、电子科技大学这些“区域扛把子”。
举个例子:985就像“高考状元班”,全国顶尖;211像“重点班”,各省拔尖;而普通本科就像“平行班”,大家各凭本事。成都大学呢?它连“重点班”的门都没摸到,但绝对不是“差生”!
二、成都大学:从“专科逆袭”到“成都亲儿子”
成都大学的“人生剧本”相当精彩:
1978年:改革开放后首批地方本科院校,起点不低;
1983年:因为政策调整,被迫“降级”办专科(这波操作像极了“学霸突然被要求留级”);
2003年:终于“翻身”恢复本科,改名成都学院;
2018年:正式改回“成都大学”,名字越改越霸气!
这期间,它还“吞并”了好几所学校:成都教育学院、成都卫生学校、成都幼儿师范学校……甚至把成都铁路中心医院和四川抗菌素工业研究所都收入囊中!这操作像极了“游戏里疯狂合区”,资源越攒越多,实力越来越强。
三、为啥没进985/211?
历史遗留问题:985/211名单早在2000年前后就定了,成都大学当时还在“专科-本科”之间反复横跳,根本没赶上这趟车;
资源分配逻辑:四川的985/211名额早就被川大、电子科大、西南交大这些“老大哥”占满了,成都大学作为“后起之秀”,只能另辟蹊�;
发展定位不同:成都大学走的是“应用型大学”路线,专注培养本地急需的工程师、教师、医护人员,和985/211的“研究型”定位不搭边。
举个例子:985/211像“科研国家队”,目标是拿诺贝尔奖;成都大学像“地方特战队”,目标是让成都人看病更方便、孩子上学更省心。
四、成都大学的“隐藏实力”:本地人直呼“真香”!
虽然没进985/211,但成都大学在成都的地位绝对不低:
排名稳居前列:2025年软科排名全国第232位,校友会排名363位,在2756所大学里算“中上游选手”;
学科有亮点:药学学科在全国第四轮评估中拿了个A+(全国前2%),这成绩比很多211都强;
就业有优势:作为成都市重点建设大学,毕业生在成都找工作时,企业认可度堪比211;
录取分数不低:2024年四川理科一本线564分,文科552分,想考上得挤进全省前几万名,绝对不是“随便考考”就能进的。
最关键的是,成都大学是成都的“亲儿子”——市政府砸钱建新校区、引人才、搞科研,资源倾斜力度堪比“富二代创业”。比如它的“成都国际友城高校联盟”,和全球30多个城市的高校合作,学生能轻松拿到国际交流机会,这待遇很多211都没有!
五、总结:成都大学,成都人的“宝藏大学”
说到底,985/211是“国家认证的精英标签”,但成都大学用实力证明:标签不重要,实力才是硬道理!它没进“国家队”,但成了成都的“地方队队长”,在医药、教育、工程等领域默默发光,为成都培养了无数实用型人才。
所以,下次再有人问“成都大学是985还是211”,你可以霸气回答:“都不是!但它是成都人的‘心头好’,考上它,你照样能在成都混得风生水起!”毕竟,在成都这座“来了就不想走”的城市里,成都大学就像一碗热腾腾的火锅——不一定最贵,但一定最对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