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看《光荣的成长》(98)•《爆破陈楼》
1948年深秋的一个夜晚,淮北平原上洒满清冷的月光。
王凤池趴在战壕边沿,眼睛死死盯着前方那座黑黢黢的陈楼。
这地方可不好啃,一丈多高的石头围墙,外头还挖了半人深的水壕,里头蹲着国民党军一个加强营,光机枪就有六挺。
"娘的,这阵仗够硬啊!"他啐了口唾沫,把炸药包往三角叉上又紧了紧。
那会儿淮海战役正打得热火朝天。黄百韬兵团被围在碾庄,陈楼这颗钉子不拔掉,大部队就过不去。王凤池所在的华野8纵接到死命令:必须在天亮前拿下陈楼。这可不是闹着玩的,全连百十号兄弟的性命都押在这上头了。
第一次爆破就出了岔子。王凤池猫着腰摸到围墙根,炸药包支得稳稳当当,可导火索愣是没动静。他蹲在水壕里数着秒,心跳得跟擂鼓似的。"完犊子了!"他咬着牙往回跑,脸上火辣辣的,比挨了耳刮子还难受。回到阵地,战友们都没说话,可那眼神比骂人还戳心窝子。
"副,再给俺一包炸药!"王凤池红着眼珠子找副连长。副连长掏掏兜,两手一摊:"没了,全连就剩两颗手榴弹。"这话像盆凉水浇下来,王凤池脑瓜子嗡嗡的。远处七连的冲锋号已经吹响了,子弹嗖嗖地在头顶飞,再耽搁下去,菜都凉了。
突然他灵光一闪:"用手榴弹引爆咋样?"副连长眼珠子瞪得溜圆:"你疯啦?五秒钟就炸!"王凤池已经掏出油布包着的党证和北海币往副连长手里一塞:"中不中试了才知道!"他抄起手榴弹就窜出战壕,身后传来副连长破音的吼声:"全连掩护!"
这回可真是玩命了。敌人机枪突突得跟过年放鞭炮似的,照明柴把夜空照得通亮。王凤池贴着地皮往前爬,裤裆里都是泥水也顾不上了。摸到炸药包跟前,他左手按住药包,右手小指头勾住手榴弹环猛地一扯。好家伙,那蓝烟冒得跟灶台窜火苗似的,他一个驴打滚翻出去老远。
"嘭——轰!"两声巨响震得地皮直颤悠。王凤池醒过来的时候,听见战友们嗷嗷叫着"给凤池报仇"往缺口冲。他晃晃悠悠爬起来,抄起支步枪就跟了上去。后来卫生员说,他脑门上嵌着三块碎石头还往前冲,真是个二杆子。
这场仗打完,陈楼拿下了,黄百韬兵团也成了瓮中之鳖。连里给王凤池记了大功,可他自己倒觉得没啥:"咱当兵的,不就是干这个的?"那本《光荣的成长》里记着,26军这样的硬仗打了不知多少回。现在翻开发黄的纸页,还能闻到硝烟味似的。
要说这淮海战役,那可是解放战争的关键一仗。国民党从济南败到徐州,又让人包了饺子。老蒋的部队越打越怂,解放军的士气越打越高。陈楼这一爆,炸开的何止是道围墙,简直是炸开了通往胜利的大门。现在想想,当年那些战士真是钢浇铁铸的汉子,搁现在怕是找不出几个这样的愣头青了。
王凤池后来退伍回了老家,种地的时候总爱跟孙子们叨咕这段。小崽子们听得两眼放光,非要爷爷表演怎么拉手榴弹。老头儿笑骂:"兔崽子,这能随便玩?"可眼角却悄悄湿了。那些躺在淮海平原上的兄弟,要是能看见现在的日子,该多好。
这篇文章想让大家都营造出积极向上又健康的网络环境,绝对不能有那种低俗的东西或者不好的信息。要是谁侵犯了别人的权益,就得赶紧联系我们,我们会尽快把事情处理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