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话很难听,但这确实是汤加努库阿洛法发展水平了
来汤加之前,我对这个国家的印象几乎是空白,只知道它是个南太平洋的小岛国。
真正在努库阿洛法生活了半年后,我才深刻理解了什么叫做"发展的另一面"。
第一次让我意识到现实的,是一个再普通不过的停电夜晚。
01 一次停电后的思考
那是我到汤加的第二周,努库阿洛法又停电了。我习惯性地掏出手机想查看什么时候能恢复供电,结果发现根本没有这样的服务。
问了房东才知道,汤加98%的电力都来自进口柴油发电,停电是家常便饭。有时候是柴油供应问题,有时候是设备老化,有时候纯粹是天气不好。
"什么时候恢复?"我问。
房东耸耸肩:"看运气吧,可能几个小时,也可能明天。"
那一夜,我坐在漆黑的房间里,听着远处偶尔传来的发电机轰鸣声,突然意识到在这个人口只有2.3万人的首都,很多我们习以为常的东西并不理所当然。
第二天,我走在努库阿洛法的街头,这座汤加最大的城市让我有种时空错乱的感觉。主街道还算平整,但稍微偏一点就是坑坑洼洼的土路。全国只有680公里道路,其中铺装的只有184公里,而且很多都需要维修。
最让我印象深刻的是,这里的"交通高峰期"大概只持续15分钟——因为整个城市实在太小了,骑自行车20分钟就能从一头到另一头。
02 超市购物的"奢侈"体验
如果说停电只是让我觉得基础设施落后,那么第一次超市购物则让我重新认识了什么叫生活成本。
努库阿洛法最大的超市,大概只有国内一个便利店那么大。货架上的商品价格让我怀疑自己是不是看错了小数点——一瓶普通的矿泉水要8汤加潘加(约3美元),一包方便面要12潘加(约4.5美元)。
收银员是个当地阿姨,看我盯着价格标签发呆,友善地解释:"亲爱的,我们这里几乎所有东西都要进口,运费很贵的。"
我问:"那本地人怎么生活?"
她指了指旁边几个正在挑选商品的顾客:"你看,他们买的都是最基本的米面,很少买加工食品。我们大多数人都会种点菜,养点鸡,靠海吃海。"
结账的时候,我注意到一个细节:这家超市居然不能刷卡,只收现金。原来汤加的银行基础设施也相当有限,很多地方还在用最原始的现金交易。
03 网络:奢侈品还是必需品?
在努库阿洛法上网,需要极大的耐心。
我租的小公寓有WiFi,但速度慢得令人发指。发一张照片到朋友圈需要等待10分钟,视频通话基本是奢望。房东告诉我,汤加的电信基础设施很多都是从1950年代就没怎么升级过的。
"为什么不改善一下网络呢?"我问。
房东苦笑:"改善是要钱的,而且我们这里经常有台风、地震,好不容易建好的设施可能一夜之间就被摧毁了。"
他说得没错。2022年的火山爆发和海啸就严重损坏了海底电缆,整个汤加与外界失联了好几天。
最让我感慨的是,在这个网络如此落后的地方,我却遇到了一些最热情好客的人。邻居会主动邀请我去他家吃饭,路上的陌生人会停下来问我需不需要帮助。或许,当物质条件有限的时候,人与人之间的温暖就显得格外珍贵。
04 医疗:基本但脆弱的保障
生病在努库阿洛法是件让人焦虑的事。
有一次我发烧了,朋友带我去瓦欧拉医院——这是全汤加最大的医院。医院不大,设备也比较老旧,但医生很尽责。
让我印象最深的是放射科的阿娜医生,她是全汤加唯一的放射科医生。她告诉我,每当停电的时候,医院的很多设备就无法正常工作,严重影响诊疗。
"我们这里没有备用电源吗?"我问。
"有发电机,但柴油很贵,而且经常出故障。"阿娜医生说,"有时候停电一停就是几天,我们基本上回到了30年前的医疗水平——只能靠听诊器和经验来诊断。"
她还告诉我一个现实:汤加一半的人口都居住在海外,很多有能力的年轻人都选择去澳大利亚、新西兰工作,包括医生。
"我也想过离开,"阿娜医生坦诚地说,"但这里的人需要我。虽然条件艰苦,但这是我的家。"
05 经济:被遗忘的角落
在努库阿洛法待久了,你会发现这里的经济结构很特殊。
商业活动基本被王室和贵族垄断,特别是电信和卫星业务。普通人能做的生意很有限,而且竞争激烈。
我注意到一个有趣的现象:很多小商铺都是中国移民在经营。有个开小卖部的中国阿姨告诉我,她来这里20年了,生意虽然不大,但还能维持生活。
"为什么选择来汤加?"我问。
"这里政治稳定,民风淳朴,虽然经济条件一般,但生活节奏慢,压力小。"她说,"而且汤加人很友善,不排外。"
但现实是残酷的。汤加经济很大程度依靠海外汤加人寄回来的汇款。在首都努库阿洛法,你经常能看到人们排队去银行取汇款的景象。
06 自然灾害:随时可能归零的努力
住在努库阿洛法,你必须时刻准备面对大自然的"重置"。
2022年的洪阿哈阿帕伊火山爆发,距离汤加主岛只有65公里。我的房东给我看了当时的照片:整个努库阿洛法被火山灰覆盖,像是世界末日。
"火山灰污染了水源,破坏了农作物,很多房子的屋顶都被压塌了。"房东说,"最要命的是,海底电缆被海啸损坏,我们与外界完全失联了好几天。"
这种脆弱性体现在生活的方方面面。这里的道路容易被洪水冲毁,电力系统经常因为恶劣天气而瘫痪。每一次自然灾害过后,这个小国家都需要很长时间才能恢复,而且往往需要国际援助。
07 年轻人的选择:走还是留?
在努库阿洛法,我见过太多年轻人纠结于一个选择:走还是留?
我的邻居托马斯刚大学毕业,专业是工程学。他告诉我,汤加几乎没有适合他专业的工作机会,而且即使有,薪水也很低。
"我的同学大部分都去了新西兰或澳大利亚,"托马斯说,"在那里,我的收入可能是这里的十倍。"
"那为什么还在犹豫?"我问。
托马斯看着远处的海岸线,沉默了一会儿:"这里是家啊。虽然条件不好,但这里有我的根,有我的文化。如果所有年轻人都走了,汤加的未来怎么办?"
这个问题没有标准答案。但我能理解他的纠结——在全球化的时代,像汤加这样的小国面临着人才流失的严重挑战。
08 重新定义"落后"
在努库阿洛法生活了半年,我对"发展"这个词有了新的思考。
是的,这里的基础设施落后,经济发展缓慢,年轻人大量外流。但这里也有着其他地方难以复制的东西:淳朴的民风、慢节奏的生活、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处。
汤加人有一个词叫"Island Time"(岛屿时间),意思是不要被时钟控制,要跟随自然的节奏生活。在这里,没有人会因为迟到15分钟而道歉,因为"时间到了,事情自然就会发生"。
我开始明白,发展不是一个绝对的概念。对于汤加这样的小岛国来说,也许保持文化的完整性、维护社区的团结、与自然和谐相处,比追求GDP增长更重要。
09 现实与理想的平衡
当然,我不会美化贫穷,也不会忽视努库阿洛法面临的真实挑战。
停电、网络断连、物价高昂、就业机会有限——这些都是实实在在的问题,影响着每个人的生活质量。汤加政府也在努力改善基础设施,投资了数亿潘加在道路、电力和通信设施上,但进展缓慢。
小岛国的发展困境是复杂的:地理位置偏远导致运输成本高昂,人口规模小限制了市场发展,频繁的自然灾害摧毁建设成果,人才外流削弱了发展动力。
写在最后:
离开努库阿洛法的时候,我在机场遇到了托马斯。他最终决定去新西兰工作,但承诺每年都会回来看看。
"汤加教会了我什么是真正重要的,"他说,"不是所有的发展都要以牺牲传统为代价。"
坐在飞机上俯瞰这个小小的岛国,我想起了那些温暖的笑脸、简陋但干净的街道、缓慢但坚韧的生活节奏。
是的,努库阿洛法的发展水平确实有限,但这里的人们用自己的方式诠释着什么叫做有尊严的生活。也许,这就是小岛国家能给世界的启示:发展的意义不在于快,而在于找到适合自己的节奏。
旅行贴士:
- 务必带好现金,很多地方不能刷卡
- 准备好应对停电,建议携带充电宝和手电筒
- 网络速度很慢,不要指望能正常视频通话
- 尊重当地的"岛屿时间",不要太在意准点
- 台风季节(11月-4月)需特别注意天气预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