足球资讯介绍

表扬员工月加班160小时?驿赛电商的自爆式“表彰”

发布日期:2025-08-09 08:07    点击次数:83

一份企业通报表扬文件,意外成为劳动者维权“弹药库”——当“爱岗敬业”的标签贴在月加班160小时的员工身上,法律红线与健康代价在掌声中被遗忘。

一、事件脉络:从“表彰通报”到全网声讨

2025年8月6日,上海驿赛电商发布《关于加班的通报表扬》,高调表彰运营部员工2025年7月的加班“贡献”。数据显示:

“冠军”员工哪吒(化名)单月加班159.96小时,平均每日工作至23:12下班;

“垫底”员工也加班68.41小时,平均19:56下班。公司宣称此举是为弘扬“高度责任感”和“无私奉献精神”,号召全员学习。

这份通报迅速引爆网络。网友发现,该公司在BOSS直聘宣传“工作时间8:30-17:30,偶尔加班”,但实际月加班160小时的数据,被斥为虚假招聘广告。面对舆情,公司回应称“加班非强制,看个人工作情况”,并模糊解释加班费规则:仅“申请加班”才支付报酬,“主动加班”无补偿。

二、争议核心:违法事实与畸形价值观的“双重自爆”

(1)踩踏法律红线:加班160小时=违法4倍

《劳动法》第41条明确规定:月加班时长上限为36小时。驿赛表彰的160小时加班,超出法定上限4倍以上,已构成系统性违法。更危险的是,公司对加班费的“双重标准”:

“申请加班”才付费:变相鼓励员工“自愿”放弃报酬;

“主动加班无补偿”:规避法律义务,涉嫌强迫免费劳动。法律专家指出:无论是否“自愿”,只要企业默认或变相要求加班(如通过绩效考核施压),就必须支付加班费。

(2)健康剥削:“用命换表扬”的职场PUA

医学研究证实,长期熬夜加班会导致免疫力崩溃、心脑血管疾病风险激增。以每日工作至23:12、月加班160小时计算,相当于每天额外工作5.3小时,被医学界视为“猝死催化剂”。而公司将这种自我消耗包装为“正能量”,被网友痛斥:

“这是等猝死了再发第二次表扬?”“工作时长=敬业?该夸的是高效者,不是熬夜内卷的‘人肉电池’”。

(3)管理失效:通报表扬成“维权证据库”

讽刺的是,这份通报意外成为劳动者维权“利器”。根据最高法司法解释,企业主动公示的加班记录可直接作为索赔证据3。正如网友调侃:

“公司主动送人头,贴心提供免费‘证据链’!”前员工透露,电商运营岗“回家也要加班”,最终因身体透支离职——暴露企业依赖“堆人力”而非优化流程的本质。

三、社会反思:畸形的“奋斗叙事”必须终结

驿赛事件绝非孤例。2025年6月,佛山某企业奖励员工“凌晨3点捕捉商机”;好利来曾表彰连续工作29小时员工。此类案例共同揭示三大症结:

违法成本过低:劳动监察缺位助长企业肆意突破36小时红线;

价值观倒错:将“工作时长=价值”的扭曲逻辑植入企业文化;

维权困境:劳动者面临“自愿加班”话术压制和举证难。

真正的破局需双向发力:

劳动者:留存考勤记录、工作沟通截图等证据,向劳动监察部门举报;

企业:以效率替代工时(如优化流程、合理定岗),奖励创新而非“耗时间”;

监管:参考广州法院判例——员工因闭眼3分钟被开除获赔5万元,明确“休息权不可剥夺”。

结语:当“表彰”沦为违法的遮羞布

驿赛电商的“表扬通报”,如同一面照妖镜:映出某些企业将违法视为管理、压榨美化成奉献的荒诞逻辑。法律的天平终将倾向事实——这份“红榜”可能成为劳动者索赔的铁证。

健康权高于绩效,法律红线不可美化。当网友质问“你们增长的,是GMV还是急诊排队人数?”时,答案早已写在深夜23:12的办公楼灯光中:没有健康尊严的“奋斗”,不过是资本啃噬生命的齿痕。

想了解更多精彩内容,快来关注学予明天



上一篇:为什么有人显老,有人显年轻?这 5 点原因让你“老得更快”
下一篇:8万枚比特币的“静默”交割:一场价值90亿的华尔街人脉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