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两邻国冲突,塔利班全面袭巴,印度是否充当关键角色?
中国两邻国冲突,塔利班全面袭巴,印度是否充当关键角色?
邻居家又吵架了,一个说对方把恐怖分子藏家里,另一个说你凭啥闯进我家打人,还指着路过的另一个邻居说:“都是你挑拨的!
” 这就是最近巴基斯坦和阿富汗闹得不可开交的真实写照,而那个被指着的路人,就是印度。
事情的导火索发生在10月11日,巴基斯坦的战斗机呼啸着越过边境,对着阿富汗东部的楠格哈尔省和库纳尔省就是一顿猛烈空袭。
巴基斯坦军方随后还放出了无人机拍摄的画面,说他们炸毁了好几处地下掩体,目标直指藏在里面的“巴基斯坦塔利班”(TTP)武装分子。
这次行动的规模,是自2016年以来最大的一次,明摆着告诉全世界:我忍够了,以前是防守,现在我要主动出击,把威胁扼杀在摇篮里。
阿富汗这边当然炸了锅,临时政府的发言人立刻跳出来,措辞强硬地谴责巴基斯坦侵犯主权,还警告说后果很严重。
但有意思的是,他们虽然极力否认自家地盘上有TTP活动,却对设施被炸毁这件事含糊其辞。
根据路透社援引当地人的说法,空袭确实造成了至少12名武装人员死亡,万幸的是没有平民伤亡。
这场突如其来的空袭,瞬间让这两个本就关系紧张的邻居,彻底撕破了脸。
就在大家以为这只是两个老邻居之间的陈年旧账时,印度的身影悄然浮现。
就在空袭前一天,10月10日,阿富汗临时政府的外长穆塔基跑去印度访问,双方宣布要“全面恢复外交关系”。
这消息一出,巴基斯坦心里就咯噔一下。
要知道,自从塔利班2021年重新掌权后,印度就关闭了驻喀布尔的大使馆,现在突然又热络起来,这葫芦里卖的什么药?
印度外长苏杰生的话说得很巧妙:“我们与阿富汗人民站在一起,而非任何政权。
” 这话翻译过来就是,我承认你们的人,但不承认你们的政府。
印度重启了大使馆,恢复了签证服务和人道主义援助,特别是在教育、医疗和妇女权利这些领域下功夫。
这些动作在巴基斯坦看来,简直就是赤裸裸的“战略围堵”。
尤其是在印度正计划搞一个绕开巴基斯坦的运输走廊,通过伊朗连接阿富汗,这让巴基斯坦感觉自己快要被印度包饺子了。
地缘上的焦虑感,瞬间拉满。
那么,这个让巴基斯坦不惜跨境动武的TTP,到底是个什么来头?
它和执政的阿富汗塔利班又是什么关系?
简单说,TTP虽然名义上独立,但实际上和阿富汗塔利班关系匪浅,就像是同一个师父教出来的两个徒弟,一个在阿富汗得了天下,另一个则想在巴基斯坦复制成功。
根据美国外交关系协会的一份报告,TTP的高层指挥官长期都住在阿富汗,并且得到了一些地方塔利班官员的默许和庇护。
联合国安理会专家小组的报告更是直接点名,说阿富汗境内至少还有20个TTP的训练营,其中8个就挨着巴基斯坦边境。
这就让阿富汗塔利班陷入了一个极其尴尬的境地。
他们内部其实也分两派,一派是强硬派,觉得大家都是兄弟,应该互相帮衬;另一派是务实派,希望能和巴基斯坦搞好关系,换取国际社会的承认和急需的经济援助。
这种内部分歧,导致了他们在处理TTP问题上总是“避重就轻”。
既不敢公开支持恐怖组织,怕惹怒全世界,又舍不得彻底和TTP切割,怕失去一支重要的武装力量。
于是,面对巴基斯坦的指控,他们只能一边否认,一边强硬回击对方侵犯主权,用外交辞令来掩盖内部的矛盾和无奈。
巴基斯坦是真的被逼急了。
TTP从2007年成立以来,已经给巴基斯坦造成了超过5万人的死亡。
光是2023年,TTP就发动了80多次跨境袭击,导致200多名士兵和无辜平民丧生。
对于巴基斯坦来说,阿富汗不把TTP赶走,就等于在自己家门口埋了一颗定时炸弹,这已经触及到了国家的“红线”。
这次空袭,更像是一场“外科手术式”的反恐行动,不仅是打给TTP看的,更是演给全世界,特别是中国和沙特这些重要伙伴看的,表明自己反恐的决心,以争取更多的外交和经济支持。
现在回过头来看,印度在这场冲突中扮演的角色,确实非常微妙。
他们没有直接参与军事行动,但每一个外交动作都像是在牵制巴基斯坦。
印度在阿富汗搞的那些教育、媒体项目,被一些分析人士称为“软实力渗透”,正在一点点削弱巴基斯坦在阿富汗的传统影响力。
再加上印度积极联合伊朗和中亚国家搞能源交通合作,试图打破巴基斯坦的地缘垄断地位。
这一切,都让巴基斯坦感到一种被“包围”的窒息感。
所以,这次空袭,除了打击TTP,也未尝没有警告印度的意思:别在我背后搞小动作。
那么,这场风波会走向何方?
全面战争的可能性不大,因为巴基斯坦和阿富汗都承担不起被国际社会彻底孤立和经济崩溃的代价。
最可能的情况是,双方会回到一种“有限摩擦”的状态。
巴基斯坦会继续用无人机或者特种部队,对TTP的据点进行精准打击;而阿富汗则会继续口头抗议,私下里可能会约束一下TTP,不让他们在自己地盘上搞出太大的动静。
当然,局势也不是一成不变的,有几个关键变量可能会打破目前的僵局。
首先是中国和沙特的调解。
这两个国家都和阿富汗、巴基斯坦关系不错,正在努力推动双方建立一个安全对话机制,说不定能在未来的某个国际会议上促成一次间接谈判。
其次是印度的态度。
如果印度为了扩大自己的影响力,真的“事实承认”了塔利班政权,那将彻底引爆巴基斯坦的战略恐慌,局势可能会急转直下。
最后,也是最直接的变量,就是TTP自己。
如果他们再在巴基斯坦搞出一次像白沙瓦清真寺那样死亡上百人的大规模恐袭,那么巴基斯坦的地面部队很可能会大规模越境,到那时,情况就真的失控了。
所以,有些外媒说“印度不该搅局”,其实是把问题简单化了。
这场冲突的根源,是巴基斯坦对自身安全和地缘孤立的深层恐惧,以及阿富汗塔利班政权在生存与道义之间的艰难抉择。
印度只是聪明地利用了这个结构性的矛盾,通过外交手段为自己争取更大的空间。
即便没有印度,这两个邻居的矛盾也迟早会爆发,只是可能不会在10月份以如此激烈的方式呈现出来。
这场风波,本质上是反恐的枪声和地区大国博弈的棋子落盘声交织在一起,印度是那个让棋局变得更复杂的变量,巴基斯坦是被动应招的反应者,而阿富汗,则深陷在这盘棋的中心,动弹不得。
目前,联合国秘书长古特雷斯已经出面呼吁双方“立即停火”,中国外交部也表示正在协调两国特使进行闭门会谈。
局势暂时稳定了下来,但弥漫在兴都库什山脉上空的火药味,远未散尽。
这场由邻里纠纷引发的地区风暴,最终考验的还是各国在刀尖上维持平衡的智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