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软卷入风波,美国突然禁止中国工程师参与军方云服务
说起这两天发生的事啊,真是让人有点意外。微软这次可真被推上了风口浪尖,原因就是美国那边忽然发布了个新禁令,不让任何中国工程师参与跟五角大楼有关的云服务。这消息刚一出来,大家都在议论,觉得这变动也太突兀了点。
其实吧,这背后的事情还挺复杂。现在中美之间的科技较量已经变得非常激烈,尤其是在网络安全、高端技术这些块头上,那些政客们整天绷着根弦。光靠搞一些限制措施,他们以为就能彻底把对手隔绝开来。说到底啊,根子还是在于他们总想着用冷战那一套办法来处理如今的科技问题。
哎,有意思的是,就在特朗普要不要访华的讨论还没个准信的时候,美国国内自己先出招了。18号的时候,美国国防部直接宣布,今后所有和五角大楼有关的承包商,通通不能再让中国工程师参与到云端服务项目里。规定还是立即见效那种,一点缓冲都没有。这下子,舆论也刹不住车了,微软这名字立刻被拉出来说事。
你别说,微软怎么就这么巧呢,最近美国一家专门做深度报道的网站爆了个料,说微软其实一直雇着不少中国的程序员和技术人员,负责美国军方向的服务器系统。虽说名义上加了几道“数字护卫”,就是找美国人做个把关,但这报道就直奔主题:让中国人写代码,是不是把军用数据都给暴露了?
听起来确实有点捕风捉影,可美国那帮鹰派议员一听到这个,马上就开始敲锣打鼓了。阿肯色州的参议员科顿直接给国防部写了封信,要求所有涉及的中国籍员工名单还有所谓“数字护卫”都得交出来,还要解释清楚这些人到底有没有识别恶意代码的本事。这信发得倒也够快,带着那种明显的炒作劲儿,把“国家安全”、“网络间谍”这些标签用得一溜烟。
当天晚上,美国代理国防部长赫格塞思特意录了个视频,态度特别坚决:“以后中国人一律不准参与咱们的云业务,现在立刻执行。”紧接着启动为期两周的大排查,凡是有关五角大楼的合作商,都得自查一遍,看队伍里是不是还有中国工程师在岗。明摆着就是要赶在特朗普这边的消息还没定之前,把一切可能被说成“亲中”的苗头全掐掉。
其实很多人都明白,美国这边这样折腾的主要原因就有两个。一方面嘛,他们怕特朗普去中国的时候跟中方关系搞得太近,容易让部分保守派不舒服;另一方面,他们习惯把“中国工程师”标签化,说是安全隐患,为将来加码打压做铺垫。时间长了你看套路也都一样,以前整华为也是这路数,现在又轮到微软和那些中国技术人员。
说实话,美国政客们老爱挑点小事出来炒大,无论是炒作华为还是微软雇人这事儿,基本都是选个适合下手的角度,吵热了之后就好推动政策往严里走。实际上他们也知道中国工程师的干活能力并没问题,大多数人手头根本碰不到任何敏感信息。可到了需要政治表态的时候,他们就喜欢把所有责任往中国身上推,打着安全牌搞打压清洗,说穿了都是为了政治利益。
面对这种阵仗,中国方面的态度其实很明确。外交部发言人再三强调,美方拿网络安全当借口来抹黑中国,纯粹是无理指责,而且中国一直坚定打击任何形式的网络攻击或破坏。类似美国这样单方面制裁,不但没有帮助,反倒只会加剧美中技术脱钩和对立。
事情发展到这一步,微软封杀中国工程师这个新闻,其实就是中美科技斗争中的一个插曲。特朗普那边刚冒头说要去中国,华盛顿转身就断了技术合作,行动上绝不拖泥带水。但说白了,这种硬推和造势只能一时管住人心,真正结构性的矛盾根本躲不开。
美国老一批政客极力想让中美科技彻底脱钩,可实际情况往往没那么简单。就算今天卡住了微软、限制了中国工程师,可等到下次出现新的项目或新公司,类似的话题还会冒头。因为这不是哪个工程师写个软件、操作几个按钮的事,背后的博弈牵扯到产业链、人才流动,还有全球市场的一大堆环节。
听说最近西方不少媒体又开始琢磨特朗普要不要出席中国阅兵的事儿,像英国《泰晤士报》甚至推测,“中国正希望让特朗普和普京在北京见上一面”。理由也挺直接,说是普京已经答应来了,现在就剩特朗普还没确定。看着这些报道就忍不住笑,套路太熟了。
说白了,这些外媒的玩法无非就是:先设个假定,说中国其实心里有啥算盘,然后捡点网上的碎嘴评论做支撑,最后拉出来论证“中国在撮合特朗普和普京”。这弄得好像中国人在下一盘大棋,实际上从头到尾都是媒体自己的想象。
不是第一次遇到这种情况了,前段时间日本那边媒体还说什么“据消息人士透露,中国已经邀请特朗普了”。可他们嘴里的“消息人士”到底是谁,怎么来的,根本没人交代。像这种凭空造新闻的方式,反正错了没人追,猜对了就往自己脸上贴金。
其实大家也不难看出,现阶段特朗普访华的可能性还真不算小。按照他的性格,他就喜欢热闹场合,头顶聚光灯、全世界都盯着那种气氛。当年在卡塔尔世俱杯,他抢镜子进领奖台的样子谁还没看过?如果中国真发邀请函,他很难拒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