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是绝无仅有的抗日传奇,历经磨难,战功赫赫,为什么他如此低调
一九三七年六月十五号那天,富锦头道林子的李家大院突然火光冲天,黑烟滚滚遮住了天空。
这把火到底是谁点的呢?
要是我说出来,可能大家都不会信
这个故事得从最开始说起。
清朝末年,山东有个姓李的家庭,他们一路闯到关东,最后在富锦县的三区安了家。
李家人在别拉音子山北的荒原上,临时搭了几个简陋的小棚子安顿下来,开始开垦土地种庄稼。
全家人起早摸黑,辛苦劳作,流了不少汗,终于开垦出一百多亩土地。
李家人口众多,大大小小加起来有三十几号人,男女老少都有。
日子一天天好起来后,李家把简陋的窝棚翻新成了青砖房,上面还盖着草,村里人都叫它李家大院,而他们住的村子,大家也就习惯叫李家窝棚了。
李家的第四个孩子名叫李景荫,他小时候上过私塾,从小就被教导要做人诚实可靠,心里时刻装着报效祖国。
李景荫特别佩服岳飞、文天祥和郑成功这些民族大英雄,梦想着长大后也能像他们一样闯出一番大事业、名垂青史。
李景荫性格外向爱动,从小就爱攀爬树木、骑马射击,经常跟着村里的猎人去别拉音子山捉鸟打猎,还跟着大家一起到松花江上划船捕鱼。
长大后,李景荫身手敏捷像猴子,胆子大得像老虎,身体强壮,骑马射箭样样精通,爱交朋友,总爱帮助有困难的人。
李景荫对干农活没啥兴趣,心里头老想着出去到社会上闯一闯。
1922年,李景荫报名参加了富锦当地的安保队,当上了个小队长,主要工作就是保护乡里乡亲的安全。
一九三O年的时候,李景荫升官了,他成了富锦三区保卫团的第四把手,也就是正队长。
一九三一年,九?一八事变发生后,富锦县的地方保卫团按照依兰镇守使李杜的新指示,改头换面成了富锦战时自卫团。这时,李景荫被任命为第二中队的队长。
一九三二年一月十七号,李景荫一心想着打日本鬼子,就带着第二中队去了依兰,加入了吉林自卫军,当了个连长。
一九三二年一月三十号,李景荫带着全连的兄弟,跟着司令李杜一起去打哈尔滨那场保卫仗。
李景荫带着全连在香坊和南岗两地来回打仗,每次战斗,他总是自己冲在最前面,给士兵们做榜样。
自卫队打退了假吉林靖安军头头于琛澄带的四个旅的伪军进攻,赢得了哈尔滨首次保卫战的胜利。
李景荫打仗特别勇猛,所以李杜让他当了总部卫队团的连长。
二月四号那天,敌人纠集了五个旅的兵力,在日本飞机的轰炸、大炮的轰击以及坦克的开路下,又一次攻打哈尔滨。
李景荫非常认真负责,他带领全连士兵,亲自保护李杜到前线指挥战斗。
因为敌人数量多,我们这边人少,武器也差,还没有人帮忙,所以自卫军打了败仗。
李杜带着队伍撤到了依兰,把依兰当作根据地,继续在那里和日本人抗争。
四月底的时候,自卫军想回头攻打哈尔滨,可没想到,他们的老家依兰被日军的广濑师团偷偷给打了。
李景荫带领团队奋勇反抗,确保自卫军总部能够顺利逃脱。
李杜十分欣赏李景荫的勇猛和战斗能力,因此决定提拔他,让他担任总部卫队团的营长。
一九三二年六月,日本鬼子占领了富锦,这让李景荫带着的那些富锦本地的士兵心里开始嘀咕,队伍里涌动着一股不安分的暗流。
一九三三年刚开始的时候,自卫军因为人少力弱,挡不住敌人的猛烈攻击,队伍散了,李杜没办法,只好渡过江去,撤退到了苏联。
李景荫原本打算带着队伍一起去,可没想到被恋乡的手下给强行带走了,他只好偷偷带着枪回到了富锦的李家大院。
这时候,日本鬼子侵略富锦,无恶不作,加上村里又碰上大水灾,真是屋漏偏逢连夜雨,地方上一片混乱。
因为李景荫以前在保卫团很有名气,富锦的商人们就站出来,想请他再次出山,帮忙管管地方上的治安。
李景荫低调行事,默默积蓄力量,隐藏着真实意图,后来当上了县里那个警察大队的假大队长。
不过,日本人对于以前参加过抗日活动的李景荫,心里总是七上八下,对他保持着警惕。
没过多久,日本人找了个剿匪不力的借口,把李景荫的职位给降了,让他去当副大队长和中队长。
一九三六年,日本人怀疑李景荫可能背叛了他们,干脆就剥夺了他的兵权,把他调到富锦头道林子去做了个警察署长。
这时候,那个地区的抗联独立师一直在忙活着。
日本人的这个做法真是狡猾,用心险恶。他们想让李景荫和抗联自相残杀,就是中国人打中国人,等两边都打得差不多了,日本人就能轻易地捡便宜了。
要是李景荫没跟抗联对着干,那就可以扣上勾结匪徒的帽子,把他给除掉。
对于这事儿,李景荫心里跟明镜似的,他肚子里憋着一肚子气,整天愁眉苦脸的,就靠喝酒来排解忧愁。
李景荫虽然是伪满政府的官员,但他心里始终装着民族大义,就像人虽然在敌方阵营,但心却向着自己的祖国。
在这段时间里,李景荫认识了富锦中学的校长张进思(张甲洲),他是中共的地下工作者。两人兴趣相投,经常一起喝点小酒,聊心里话,关系十分亲近。
那时候,李景荫压根没想到,张进思其实就是以前巴彦游击队的头儿张甲洲。
经过张进思的鼓励和协助,李景荫更加坚定了抗日救国的信念,他屡次挺身而出,为抗日联军悄悄购买急需的军用物资。
张进思悄悄地把李景荫的行踪告诉了抗联独立师的人。
一九三七年五月上旬,张进思悄悄告诉抗联独立师的领头祁致中:
李景荫可不是那种没远大理想的粗鲁武人,他是个有性情、有志向的爱国将士,为人慷慨大方,爱喝酒也爱结交好友。
祁致中早就听说过李景荫以前抗日的事迹,心里一直琢磨着怎么拉他一起抗日。
那天晚上,独立师来到了头道林子警察署周边的村庄里驻扎。
祁致中给李景荫写了封信,请他过来玩几天。
没过多久,李景荫就带着两个帮手,骑着马赶到了。
祁致中热情地把他们请进家门,笑着说:“李署长真是厉害,竟然敢来,真是个有勇气的汉子!”
李景荫笑着回应说:我这辈子就爱跟那些讲义气、有胆量的人交朋友,只要有人邀请,我就敢来,我啥也不怕。
祁致中问道:“李署长,您清楚咱们这是支什么样的队伍吗?”
李景荫回答说:“哎呀,原来你们是抗联独立师啊!我早就听说过祁老虎(祁致中的外号)的大名了,平时想见一面都难呢。今天你们请我,我哪能不来呢?”
祁致中一听这话,心里乐开了花,赶紧让副官长去准备些吃的喝的。
吃饭时候,祁致中端起杯子说道:李署长,你在这一行很有名气,我挺敬重你的,所以特地请你来,就想跟你结识一下,做个朋友。
李景荫脸上笑开了花,说:“能跟祁师长交朋友,我开心还来不及呢。别的不多说,就盼着咱俩以后感情越来越好。”
喝了几轮酒后,祁致中和李景荫聊得特别投机,祁致中大方地送给了李景荫一个德国产的闪亮匣子,还有五十两鸦片烟土。
李景荫白得了好处,心里非常感激,于是也送给祁致中好几千发自己偷偷藏起来的子弹作为回礼。
他们俩边喝酒边聊天,聊着聊着,天不知不觉就亮了。
祁致中和李景荫还有好多话想说,却只能依依不舍地道别。
十天后,祁致中带着独立师又回到了之前去过的、头道林子警察署边上的那个村子。
李景荫听到消息后,急匆匆地赶了过来,对这儿很熟门熟路。
屋里已经摆好了好酒好菜,祁致中和李景荫两人因为互相钦佩,一块儿坐下来开吃了。
吃饭时,祁致中直截了当地说:“既然咱们现在是朋友了,那我就有几句心里话想跟大伙儿聊聊。”
外敌入侵,国家陷入了困境,咱们都是中国人,我明白你有爱国心,你说咱们应不应该起来反抗呢?
李景荫想了想说道:人嘛,得爱自己的国家,咱们中国人更应该站出来抗日。我虽然现在是满洲国的警察署长,但我可不想当那亡了国的奴隶。
我觉得吧,大家都夸祁师长枪法神准,不如咱俩今天就来个比拼,你个子比我高,我就挑战你啦!
祁致中听完,咧开嘴大笑起来:“我早就听说李兄的枪法了得,今天倒想亲眼见识见识。”
两个人一起来到了边疆,李景荫毫不犹豫地站出来,拎起手枪,对准远处百米左右的一棵小树,抬手砰砰两枪,小树瞬间就被拦腰打断。
看到这场面,旁边看的人高兴得又叫又跳,直夸好极了。
祁致中镇定自若,骑着马飞快奔跑,怀里还搂着一挺机枪。随着一阵阵枪响,不远处的一排小树眨眼间全倒了。
祁致中身手敏捷,拔枪迅速又精准,动作流畅不带一丝停顿。
旁观的人看得愣住了,简直不敢相信自己所看到的。
祁致中一拉缰绳跳下马来,对李景荫笑道:让李兄看笑话了。
李景荫大声喊道:“我弄断了一棵,老弟你却弄倒了一排,真是让人佩服啊!”
李景荫接着表态:“我说话一言九鼎,今晚咱们就把这事儿给解决了。”
那天,李景荫让妻子孙桂华带着三个年幼的孩子坐上了前往依兰的马车。
半夜里,李景荫带着独立师的手枪小队,又回到了头道林子的警察署那地方。
接着,李景荫一刻也没耽误,找了个训话的借口,火速把一百三十多名假警察和自卫团的团丁都召集了起来。
当这些人一瞅见周围独立师的枪口黑洞洞的对着他们,没等到命令传来,就都老老实实地把武器给放下了。
祁致中跟李景荫都对着伪警察说了几句心里话。
想加入独立师的就留下,不想的就给些路费,让大家回家去。
李景荫手下的很多人都加入了抗联独立师的队伍。
之后,李景荫带着人又回到了李家大院,从自己家的仓库里拿出一挺轻机枪、三十多把三八式步枪、两千多颗子弹,还有一些钱,全都交给了祁致中。
接着,李景荫把全家人聚在一起吃了顿告别饭,严肃地告诉家里的每一个人:
我已经加入了抗日联军独立师,你们赶紧找亲戚的找亲戚,找朋友的找朋友。
李景荫为了表明自己抗战到底的立场,亲自上火点燃了自家大院房顶上的干草。
火苗趁着风势越烧越旺,李家的大宅子一下子就被大火吞没了。
结果就变成了文章最开始时候的那个场景。
李景荫为了抗日,不惜变卖家产,他的英勇行为在下江地区引起了很大的轰动。
一九三七年六月十五日,李景荫带着他的队伍在富锦的头道林子决定反叛并起义,加入了抗日联军独立师,他还被选为独立师的参谋长。
那时候,李景荫已经三十三岁了,而祁致中才二十四岁。
富锦那帮日本鬼子听说李景荫带头闹事,气坏了,直接把李家的田地和钱财全给抢走了。
六月二十八号那天,原来的抗联独立师改头换面成了抗联十一军,祁致中挑起了军长的大梁,张进思做了副军长,而李景荫则继续领着师长的头衔。
不久,李景荫就迎来了他再次投身抗日斗争的第一仗。
七月初的时候,李景荫和祁致中联手突袭了守在教堂里的假自卫队,打死了四十多个假团丁,还把他们所有的枪支弹药都给缴获了。
没过多久,李景荫和祁致中带着队伍,接连攻下了富锦的砚台山、上街基、兴隆镇以及头道林子这些地方,赶走了那里的日本鬼子和伪军。
七月里,抗联十一军在富锦的杨家围子突然被日军的骑兵给围住了。李景荫拿起机枪,骑上马就往前冲,他左突右冲,打死打伤了不少敌人,开出了一条逃跑的路。战士们一个接一个地跟着冲出去,躲进了高粱地里,最后成功逃了出来。
战后,大家瞧见李景荫的绿斗篷上布满了子弹打的洞,可他自己却一点事儿没有,都喊他是幸运星转世。
八月初的时候,李景荫带着队伍去富锦高台子准备粮食和物资,没想到突然被六百多名日本鬼子和伪军给包围了。
李景荫和抗联七军三师紧密合作,做好了万全的准备,严阵守候。
这场仗从早上打到晚上,最后日军和伪军丢下了一百多具尸体,吓得魂飞魄散,慌忙逃跑了。
8月28日早上,李景荫带着队伍到了富锦城的南边,去接应加入抗联十一军的两位中共秘密党员,他们是张进思和于天放。
在回营地的半路上,真是冤家碰头,李景荫他们冷不丁撞上了当地的假自卫队。
战斗中,张进思肚子不幸挨了一枪,还没实现抱负,就在去上任的路上倒下了,年仅三十一岁。
李景荫好朋友去世了,他心里特别难过和生气,跪在张进思旁边,摸着冰冷的身体,一边捶着胸口,一边大声地哭着。
就在那个月,李景荫带着抗联十一军的一小部分队伍,和别的军队一起,悄悄攻打了日本人和伪军护送黄金的队伍,打死了好几十个日本兵,还抢到了好多黄金。
十月二十八号,李景荫带着队伍,趁着秋收的好时机,突然袭击了富锦的梁家店,把那里的日本开拓团的机械化农场给狠狠教训了一番,农场损失惨重。
那年秋天,为了对抗日伪军强迫村民集中居住和建立集团部落的狠毒计谋,李景荫亲自带着骑兵队伍,把张小脚林子给围了起来,活捉了五个坏透了的日本兵,还用马硬生生地把他们拖死了。
十一月,经过祁致中和金正国(抗联十一军的政治工作负责人)的引荐,李景荫很荣幸地成为了一名中国共产党党员。
就在那个月的某天早上,李景荫和抗日联军第六军的第五师合作,在别拉音子山的北面悄悄埋伏起来。他们像猛虎下山,气势如虹,迅速而猛烈地打败了伪满第四军管区的教导队。
只用了半个小时,我们就干掉了一名日军头目,还打伤、打死并俘虏了九十多名伪军,并且缴获了两挺轻机枪和上百支步枪。
11月12号,李景荫带着队伍到了黑鱼泡休息整顿,没想到日军和伪军听到消息后就赶过来想消灭他们。
李景荫用了个巧招,先假装后退,把敌人引进包围圈,一下子就干掉了九十多个敌人。
一九三八年开头那会儿,日本鬼子和伪军合起来,带了大约十万大军,想要包围并消灭三江那儿的抗联队伍。
那时候,日军和伪军警察抓了很多抗日联军的家属,想以此来让抗日联军的战士们屈服,李景荫的老婆孩子也被他们给抓走了。
日军为了笼络李景荫,对他又打又拉,承诺给他大官和优厚待遇。
李景荫心里挂念着老婆孩子,但还是硬憋着难过,没让自己表现出来。
李景荫带着骑兵队在柳大林子那里埋伏,为了给仇家一个教训,他们突袭了日伪军,打死了好几十个日本兵,还抢到了一门迫击炮。
老一辈的人说,抗联十一军在七星砬子那里弄了个造武器的地方,不仅能做枪,厉害的时候连炮都能造出来。
十一军抗日队伍武器先进,战斗力十分强大。
新年伊始,祁致中跨界前往苏联寻求帮助却不幸被抓,这时李景荫紧急接手,暂时担任军长一职,挑起了指挥抗联十一军的大梁。
在富锦、宝清、集贤和双鸭山这些地方,抗联十一军的足迹真是无处不在。
那年春天,李景荫精心策划后,在前甲屯东边的大草地上,和日本侵略军的讨伐队伍打了一场面对面的阵地仗。
李景荫精通用兵之道,指挥起来得心应手,他先是假装往安邦河方向撤退。
没过多久又回来继续打,接着又撤走。
经过好几次这样来回,李景荫带着队伍去汤原的抗联秘密营地休息调整。
日军搜索队没找到李景荫的部队,以为抗联不敢打逃跑了。于是,驻守在富锦的日军司令小滨,就在二道岗的伪自卫团那里摆酒庆祝,觉得自己打了胜仗。
晚宴进行到深夜,谁也没想到,李景荫他们竟然悄悄绕了回来,把日伪的宴会场地围了个水泄不通。
两边打了半个小时的恶仗,五十多个日本鬼子和伪军被干掉,日本头头小滨在手下不要命地掩护下,慌忙逃走了。
三月底,李景荫在富锦的花马店意外碰到了抗联的三军、五军和七军,大家聚在一起商量怎么一起打仗。
第二天早上,抗联部队从三个方向一起攻打花马山朝沟塘的日本鬼子和伪军的阵地。
我们部队只受了一个人受伤的小损失,就成功打死了、打伤了、还俘虏了一百多个日本鬼子和伪军,还缴获了一挺三八式大机枪,一挺捷克式小机枪,外加一百多杆步枪。
六月十八号,日本军队开始大规模攻打松花江下游柳大林子那里的抗联秘密营地。
李景荫带着一个师的队伍,联合了抗联三军的一部分战士,一起拦截了进攻的日军。
战斗成果:我们打死了十几个日本鬼子,抓了五个俘虏,还拿到了一门迫击炮和二十多把步枪。
九月二十号那天,李景荫和于天放,就是抗联十一军管政治的那个部主任,带着队伍,离开了宝清,到富锦西边张兽医搭的那个棚子里过夜了。
因为有人背叛出卖,富锦那里的日军小滨部队悄悄偷袭了我们。
李景荫和于天放接到抗联内部的消息后,商量好来个将错就错,准备埋伏偷袭敌人。
半夜的时候,日本头头小滨带着两百多骑马士兵,从城里赶到张兽医那破棚子周围,冷不丁就被抗联十一军的队伍给偷袭了。
李景荫一下令,大炮轰鸣,枪声四起,埋伏的士兵从四面八方冲了出来,小滨的部队吓得丢下了盔甲和武器,场面一片混乱,人马乱翻。
一百多名日本士兵稀里糊涂地丢了性命,小滨虽然又一次侥幸逃脱,但他的副手松野却不幸被打死了。
从那以后,小滨这个日本头目就经常被李景荫这个阴影缠绕,挥之不去。
经过一番激烈的争斗,李景荫带着抗联十一军的战士们,攻下了富锦城外那些重要的日伪据点。
一九三八年秋天,日本鬼子一边忙着推行把大家集中到一起住、建大村子的狠招儿,一边又调集大批军队,对抗日联军的老窝发动了大规模的围攻。
为了避免被敌人全部消灭,中共北满省委和抗联三军指挥部选择往日寇管得不太严的黑嫩地带长途行军,打算在那里建立新的抗日基地。
在夏天和秋天交替的时候,两支抗日联军队伍先后成功摆脱了日军和伪军的包围,开始向西行进。
十月,在富锦的别拉音子山老道沟那里,李景荫带着抗联十一军的一小部分队伍,为了准备西征的物资,结果被富锦的日军,大约七八百名步兵和骑兵给团团围住了。
富锦那边的日本鬼子特务机构派人来想让我们投降,李景荫和于天放他们商量后,决定先拖着,假装跟敌人谈,好给抗联的援军多争取点时间。
听到不幸的消息,抗联六军的政治部头头张寿笺(也就是李兆麟)急忙带着队伍,飞快赶来救人。
就在李景荫的队伍快要被打得一败涂地的时候,张寿笺带着救兵火速赶到,杀了过来。
李景荫和张寿笺配合默契,一个在内策应,一个在外进攻,最终合力突围成功。
在老道沟化险为夷后,张寿笺协助李景荫重新整理了队伍,把抗联十一军的主力和六军的训练队组合起来,形成了第三支向西挺进的队伍。
十月底的时候,李景荫领着队伍过了松花江,打算到江北和张寿笺碰头,然后一起往西边进发。
两艘装满抗联战士的帆船刚开到江中间,就被上下游突然冒出来的日军炮艇给拦住了。
着急的时候,两艘船上的抗联战士跳上了江中间的小岛,他们毫不畏惧,立刻开始在那里进行反击。
卢连峰,这位抗联十一军的老兵回忆说,那个岛上啥都没有,吃的喝的都没有,部队的子弹也快打光了,情况非常紧急。
就在这时候,抗联的小炮船悄悄绕到日伪军舰的后面,给了它们一个突然袭击。
李景荫趴在土炮艇上,双手紧握双枪,指挥着迫击炮和机枪一起开火,把日军的炮艇打得处处冒火,日军炮艇吓得四处逃窜,慌忙往上下游方向逃跑。
李景荫用木船对抗炮艇的壮举,在东北抗联的历史上真是别具一格、前所未有。
江中心的小岛上,抗联的战士们被困了整整三天,后来才好不容易找到了逃出去的机会。
最终,原本八十多人的队伍,现在只剩下不到五十人了。
李景荫领着队伍过了江,到了汤旺河东边的老白山秘密营地,跟张寿笺带着的六军教导队碰了头。
到了秋天快结束的时候,部队要往西边出发,得先搞定大家的棉衣才行。
十一月十三号,李景荫和于天放带着队伍长途奔跑,突袭了鹤立兴安台的日本军需仓库。他们拿到了很多布匹和棉花,给部队解决了冬天衣服的问题。
十一月二十九号,张寿笺和李景荫带着队伍,不顾风雪交加,跋山涉水,一路朝着西边勇往直前。
十二月十八号,张寿笺和李景荫带着队伍走过了汤旺河,走进了被白雪覆盖的小兴安岭大森林。
士兵们在零下三四十度的超冷天气里,手里拿着树枝当拐杖,脚踏过膝盖深的积雪,费力地沿着伊春河往前走。
扎营的时候,战士们把干树枝堆一起,生起了大堆火,大伙儿都围过来,火光照着前胸暖洋洋,背后的风却冷飕飕。
当补给用光后,西征的战士们把战马都宰了,连马皮马骨头都啃了个干净,最后那些骑兵只能徒步前进了。
家里没啥吃的了,只好拿雪水来煮那些冻硬的橡子、榆树皮,还有牛皮做的鞋子来对付一下。
在野外过夜,抗联战士们在冰雪上铺层薄垫,就着头下的枪支,安然入睡。
为了不让官兵们冻坏,李景荫他们会隔一会儿就叫醒熟睡的战士,让他们起来活动活动身子。
没人清楚,在那漫长又寒冷的黑夜里,他们到底是怎么挺过来的。
一路上,抗联战士们,原本胖的变瘦了,瘦的生了病,生病的最后不幸离世了。
因疾病、饥饿和寒冷而死的人,比战场上牺牲的人还要多。
更少有人知晓,在那白雪皑皑的山林与广袤的雪原之中,埋藏了多少英勇无畏的生命。
尤其是那些已经成为妈妈的女战士,她们在身体和心灵上都经历了极大的痛苦。
西行路上,有些女兵因为太累了,已经没法再搂着自己的娃继续走了。
她们心里头憋着巨大的难过,没办法,只能把孩子们交给完全不认识的普通人照顾。
大家都知道,这次分开其实就意味着以后再也见不到了。
有些怀孕的女战士,在风雪交加的时候生孩子,孩子一生下来就被严寒冻坏了。
这个小家伙真可怜,刚从妈妈肚子里出来,眼睛都还没睁开,名字也还没取呢,就这么匆匆离开了人间。
由于环境太差,有些女战士得上了严重的妇科疾病,结果一辈子都不能生孩子了,再也没有机会成为母亲。
在离绥棱白马石还剩两里多地的时候,有些战士嘴里叼着草梗,饿得连腿都抬不起来了,他们干脆就趴在雪地上,一点点往前蹭。
走走停停,停停走走,短短十分钟的路,他们竟然走了大半天的时间。
在风雪中艰难前行了两千里地,很多人最终没能走到终点,倒在了快要到达的地方。
李景荫对士兵们关怀备至,他们的苦乐都深深牵动着他的心。
到了十二月底,那第三批抗联西征队伍的活下来的人,满脸脏兮兮的,看起来就像流浪汉,模样也跟野人差不多,总算是走到了绥棱的白马石。
张寿笺拼尽最后一点劲儿,匆忙写下了一封十万火急的求助信。
接到信件后,早就到了海伦的抗联六军三师的头儿王明贵,立刻安排手下人去抢救粮食支援。
运粮的伙计们,不怕日伪军的阻拦和天寒地冻把手脚冻坏,冒着风雪赶路,七十里的山路,硬是走了好几天,差不多要四五天呢。
等运粮的人到了白马石,张寿笺和李景荫他们饿得连说话的力气都快没了,只能躺在床上聊天。
十二月二十九号,抗联的第三批往西边去的队伍,终于跟之前两批已经到达的远征队伍,在海伦的八道林子成功碰头了。
张寿笺和战友们历经艰险后幸存下来,心有所感,一起写下了洋溢着革命勇气和乐观态度的《露营之歌》(第四部分)。
一九三九年初,因为李景荫在战场上英勇无畏,表现十分出色,所以北满省委和抗联三路军的领导都夸他是下江地区的战斗英雄。
因为部队人数大大减少,所以开赴海伦的下江抗联部队被精简成了小队,并且重新分配了战斗区域,让他们各自独立作战。
李景荫成了龙南地区指挥部的头儿,他手下管着第六和第十二两个支队。
李景荫挑大梁,一个人管着六个支队,还兼着政委的活儿,于天放是他的政委搭档。
一九四零年四月,李景荫指挥第六支队去进攻绥棱瑞穗村的日本开拓团,打死了二十多个日本兵,还拿到了一挺机枪、二十多支步枪、七万多发子弹,外加好多布和衣服。
五月二十号那天,李景荫指挥着第六支队突袭了绥佳铁路上的圣浪车站,让六十多个日本鬼子和伪军都放下了武器,还收获了好多的枪支弹药、粮食和衣服。
同个月里,李景荫带着队伍在富锦的柳大林子地方拦住了一辆日本人的汽车,还从车上拿到了三挺轻重机枪。
六月,李景荫带着队伍在晚上偷袭了铁力基罗米山的日本守卫队,干掉了七十多个日本兵和伪军,还拿到了一挺机枪、十五支步枪和好多子弹。
七八月份的时候,因为长时间在艰苦条件下打仗,李景荫身体出了大问题,高血压、心脏血管病和胃病都很严重,已经没法再领兵打仗了。
八月的时候,经过头儿张寿笺的点头,李景荫打算前往苏联去调养身体。
十月,李景荫在共产国际交通员的带领下,偷偷越过边境,抵达了苏联的伯力市,并在那儿的苏军医院安顿了下来。
快到十二月的时候,李景荫感觉身体好点了,就自己提前办理了出院手续,赶去参加了抗联北野营的特战训练。
一九四二年六月,党组织安排李景荫从苏联的抗联北野营回到东北,秘密进行地下活动。
八月中旬,李景荫他们在一群北满交通员的带领下,安全过了黑龙江,抵达绥棱。在那儿,他们见到了中共北满省委的一把手,金策同志。
八月底,李景荫揣着金策写的介绍信,来到了巴彦县的兴隆镇李碗铺屯。在那里,抗联等三路军的特派员阎继哲帮他安排了人手,一路保护他悄悄进入新京(长春),去搜集国际情报。
李景荫用了个假名叫季景林,他假装在街上给人拍快照,实际上是在新京(长春)悄悄地收集日本人和伪军的情报。
有一次,李景荫在街头上偶然碰到了之前在富锦就认识的日本官,他沉着冷静,能说会道,最后成功脱身,悄悄回到了巴彦的李碗铺屯。
李景荫住在巴彦李碗铺屯的一个假村长家里,他和阎继哲等人在松花江北秘密进行革命活动。
1943年4月3日晚上,变节的周云峰(以前是抗联六军三师的师长)借着阎继哲弟弟的名义,悄悄来到李碗铺屯,和日本伪军特务勾结,把阎继哲偷偷抓了起来。
那天早上,李景荫吃完饭,就离开阎继哲家,跑到西屯许家沟去看人打牌了,没想到这样一来,他反倒侥幸地避开了那场灾祸。
之后,地下党的同志利用在庆安县伪警察署里的内应,给李景荫弄了个假身份。
李景荫之后就没在李碗铺屯露面了,他悄悄去了延寿县农村,躲在一个已经牺牲的战友家里,继续秘密执行任务。
因为北满省委的头儿金策已经过河去了苏联,李景荫呢,既在国内找不到组织上的联系,也联系不上苏联那边的抗联北野营,结果就落得个孤立无靠,处境挺难的。
为了生活,李景荫辗转反侧到了方正县,投靠了一个亲戚,然后在林区的一个伐木场找了份工作,假装是名伐木工,暗中藏了起来。
在和工人们打交道时,李景荫发现里头有些人是抗联走散的和山林里的抗日队员,他就悄悄地把这些人聚到一块儿,一块儿干起了抗日的事儿。
一九四五年八月八号,苏联军队跟日本打了起来。
李景荫带着由伐木工人组成的队伍,在敌人后方搞侦查,他们主动上手,和苏军配合得十分默契,一起打击敌人。
一九四五年八月十五日,日本鬼子举手投降了。
李景荫到了通河后,找到了以前抗联十一军的战士卢连峰,那时候卢连峰已经是通河苏军卫戍的副司令了,他们两人联系上了。
有了卢连峰的帮助,李景荫成功地在当地拉起了一支团队。
没过多久,队伍里的一些坏人起了坏心思,他们把李景荫抓了起来,还打算要他的命。
有个晚上,李景荫趁着敌人要转移他的空档,靠着聪明和勇敢,居然逃了出来。
后来,李景荫一路辗转,来到了哈尔滨,并找到了那时担任滨江省副省长的李兆麟,他还有个名字叫张寿笺。
他乡再遇,两个抗联老战友紧紧相拥,心里头五味杂陈,有说不尽的话。
李景荫急着想干活,李兆麟就安排他回到富锦,让他既当行政专员公署的保卫处长,又兼任富锦公安局的局长。
刚夺回的富锦,国民党那些政治上的坏家伙四处捣乱、胡作非为,让斗争的局面变得特别紧张。
李景荫带着公安人员不断行动,土匪们一听到李景荫的名字就害怕,他们的捣乱行为收敛了不少,富锦混乱的社会状况很快平静了下来。
一九四六年五月二十五日,国民党反动武装光复队进攻了富锦县城。
李景荫依旧勇猛,他抱着机枪,左突右冲,带着队伍一把抢回了被土匪霸占的阵地,为富锦保卫战赢得最终胜利立下了大功。
一九四六年六月,李景荫被派去当富锦独立团的团长,没多久,他就去合江军政大学进修了。
一九四七年春天,李景荫挑起了合江省军粮运输的大梁。
一九四八年,李景荫离开了部队,转到地方工作,被安排到双鸭山矿务局当上了副局长。
李景荫性格实在,看重有文化的人,对职工的生活很上心,在双鸭山老百姓中间传颂着不少好事迹。
李景荫在双鸭山煤矿辛勤耕耘了六年,他埋头苦干、任劳任怨,深受矿务局同事们的尊敬,大家赞誉他为煤矿英雄,矿山的骄傲。
一九五四年,李景荫被调到阜新矿务局去当领导。
没过多久,李景荫突然因为脑溢血倒下了,半身不遂还说不出话,刚五十岁出头就不能工作了,这一躺就是整整十五年。
这十五年里,李景荫到底是怎么过来的,谁心里也没个数。
一九六九年一月十七号,李景荫因病去世,终年六十五岁。
李景荫投身抗联那年,他的妻子孙桂华领着三个孩子逃难到了依兰县。
因为丈夫的原因,孙桂华被关进了日伪的牢房,之后很长一段时间,她都过着到处躲藏、没有安定日子的生活。
富锦解放后,孙桂华又回到了李景荫的身旁,在丈夫的带动下,她也投身到了革命的行列中。
一九四八年,孙桂华成为了一名中国共产党党员。
李景荫生病卧床后,孙桂华就提前退休,专心在家照顾老公。
一九七八年三月九日,孙桂华在大连离开了人世。
李景荫在富锦县生了三个儿子,他们都是共产党员,并且个个都是国家的重要人才和支柱。
李景荫老宅子被火烧掉后,李家后代在原地建起了红砖房,顶上还盖了草。
因为时间太久远,风吹雨打让老房子变得很破旧,所以在1960年被拆掉重建了。现在,这里住着李景荫叔伯兄弟的家族后代。
李景荫,一辈子都在打仗,为了赶走倭寇,收复东北,让民族自由,人民过上好日子。他就这样悄悄地走过了自己既平凡又伟大的一生。
他的英勇事迹和神奇故事在富锦、佳木斯还有松花江周边地区一直被人们传颂着。
很多人想不通,为啥经历过那么多苦难,立下无数战功的李景荫会那么谦虚不张扬,结果知道他名字的人少之又少。
山峰高耸,水流悠远,英雄已经离我们而去。
好的行为不用说教,自然能吸引人们聚集。
向抗日时期的民族大英雄李景荫表达敬意
#百家说史# #6月发文冲刺# #夏季图文激励计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