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品展示

姜维以身入局计害三贤,此计厉害之处解析

发布日期:2025-11-24 11:34    点击次数:179

自从诸葛亮鞠躬尽瘁去世后,昏庸的刘禅沉迷享乐,任由奸臣欺瞒蒙蔽。

在蜀汉大厦即将倒塌的时候,三位忠臣蒋琬、费祎和姜维,依然在努力支撑着,他们是国家的支柱。

在这些人里面,蒋琬和费祎是擅长治理内政的文官高手,但说到真正能领兵打仗的将领,在后蜀汉时期只有姜维一个。

马谡收姜维,蜀汉再添大将。

公元228年,也就是蜀汉的建兴六年,诸葛亮率领数万大军前往祁山。这次北伐应该是蜀汉离成功最近的一次,但最终因为马谡的骄傲自大,导致街亭失守,未能阻止魏国的援军,结果北伐的成果又回到了原点。

马谡是著名谋臣马良的弟弟,才华横溢,满肚子的军事谋略。诸葛亮特别看重这个年轻有为的晚辈,经常跟他彻夜长谈军事大事。

这次诸葛亮坚决反对大家的意见,既没让有名的魏延去守街亭,也没让稳重的吴懿和马岱去,反而把这个几乎不用费力就能立功的机会,给了经验不足的马谡。

有些人觉得诸葛亮这样做是偏心,但大多数人明白他的真正意图:他希望马谡通过这次任务建立功绩,提高自己的名声。这样做的目的很可能是为了培养这位年轻有才的马谡,作为自己未来的军事接班人。

马谡真是个学识渊博的人,但他的一个独到想法却让诸葛亮的军队差点崩溃。结果,他没得到应有的功劳,反而因为自己的错误丢了性命。

在历史的记载中,当马谡因为军法被处理时,诸葛亮亲自前来送别,当场痛哭。蜀军上下更是哭声一片,大家都为这位才华横溢却突然陨落的年轻将领感到惋惜不已。

建兴六年那次北伐,蜀汉最大的收获或许不是对魏国的军事打击,也不是成功转移了魏国雍凉地区的一些居民,而是得到了一位支撑国家的栋梁之才——姜维。

姜维,又称伯约,当时才二十七岁,便面临了蜀汉大军的进攻。

据《魏略》记载,姜伯约在天水太守马遵手下工作时,因为受到猜疑,最后决定投奔诸葛亮。姜维的到来让诸葛亮非常高兴,于是给他封官加爵,任命他为仓曹掾,并授予奉义将军的头衔,还封他为当阳亭侯。

先让姜维在军队里训练士兵,然后带着成果去见皇上。失去了马谡,却得到了姜维,这是诸葛亮的大好事,也是蜀汉的大好事!当时蜀汉全国上下可能没人想到,姜维这样一个魏国投降的人,来投奔会有这么重要的意义。

诸葛亮刚哭着送马谡上战场,转头就在蒋琬和张裔面前,公开称赞姜维的才能超过了马良、李邵等全国的精英人才。姜维刚来不久就得到了优厚的待遇,诸葛亮还亲自向刘禅推荐他。这代表了什么?

导师亲自为新招的研究生写推荐信,介绍给董事长,混个脸熟,得到重用那是迟早的事情!

诸葛亮的眼光确实很准,事实也说明了他识人很厉害。在他去世后,蜀汉在刘禅的统治下又坚持了二十九年。而姜维则成为了蜀汉后期唯一能独当一面的军事统帅,也是蜀汉最后的英雄。

刘禅真心归顺,姜维假装投诚。

在234年,诸葛亮在最后一次北征的路上,在五丈原去世了。他的离世加剧了蜀汉内部的冲突,尤其是军队内部的矛盾,导致魏延和杨仪等人相继去世。

在蒋琬和费祎主政的时候,姜维在北伐这个问题上没有多少发言权。每次对魏国用兵,都因为蒋琬和费祎的限制,军队人数 never 超过一万人。

这种小打小闹,自然是无法形成气候的。费祎他们常常说姜维无话可说,意思是连诸葛丞相都难以消灭篡汉的奸臣,我们这些人才干比丞相差远了,又如何能够办到呢?

直到费祎被魏国降将郭脩杀害,蜀汉稳守边疆的想法才慢慢减少。随后,随着姜维权力的增加,他带领的积极对抗一方,再次提出了大规模北伐的计划。

这是否意味着陈寿的观点不够公正呢?实际上,姜维多次北伐并没有取得什么成效,反而大大消耗了蜀汉的国力。到了后来,支持北伐的人越来越少,反对的声音却越来越大。

姜维也只能打着屯田的旗号,带兵外出躲避灾祸,以免遭遇不测。

在这一年,也就是263年,魏国的实际领导人司马昭决定攻打蜀汉。姜维赶紧把得到的消息送到了成都,但刘禅信任的宦官黄皓却是个狡猾的人,他像是拿了魏国的好处一样,把紧急的军情藏了起来,不让朝廷和百姓知道。

于是,蜀汉的百姓和士兵在一个多月后才听说钟会、邓艾等人带兵攻打的消息,大家顿时慌作一团。

因为兵员不够,姜维指挥的蜀汉部队迅速返回防守位置。不久后,他们与刘禅派遣的董厥、张翼等支援队伍会合,一起坚守剑阁。

剑阁这个地方地势险要,就像深深的沟壑和高高的城墙,是个很难攻破的关口。魏国的军队因为地形太高、路太窄,根本施展不开,被姜维挡在关口外面。钟会多次进攻都没有成功,士气也大打折扣。再加上战线越拉越长,后勤补给跟不上,慢慢地,他开始动了撤退的念头。

对于姜维来说,利用地利保护蜀汉并不是什么难事,可惜这支敌军不仅有棘手的钟会,还有比自己更爱冒险的邓艾。

邓艾带着少量的军队从阴平偷渡,然后在成都城外把诸葛瞻父子领导的守军主力给消灭了,把成都给围困住了。

邓艾的杰出战术肯定会被写进军事史书,这让成都的官员和君主们吓得不敢再抵抗。刘禅手持玉玺,准备好所有的文书,真心实意地向邓艾的军队投降。

姜维正在带兵往成都赶呢?忽然接到刘禅的诏书,说“朕已经投降了!”将士们听了,气得拔剑剁石,大骂不绝如黄河。

我们正准备殊死战斗,陛下为什么先投降了?

事情已经到了这个地步,姜维只好整顿军队,按照刘禅的命令,向钟会的大军投降。

同样是投降,但对刘禅和姜维来说,感受大不相同。刘禅就像是卖掉了父亲的土地却毫不心疼,他投降时心里没有太多负担。而姜维继承了丞相诸葛亮北伐未竟的事业,内心深处其实并不愿意投降。

之前钟会好几次想说服姜维投降,但都被姜维坚决拒绝了。然而,刘禅的命令最终还是落入了魏军手中,事情好像已经定了局。

邓艾自视甚高,钟会的野心日益增长,而姜维则在暗中策划蜀汉的复兴计划。

司马昭出身于起义,对于将领在外带兵打仗总是心存戒备。

这一次灭蜀之战,他让钟会、邓艾、诸葛绪这些人分别负责,有点分权制衡的意思。

七十多岁的钟繇在曹魏时期依然精神饱满,还迎来了一个儿子钟会。直到他率军南下攻打蜀汉那年,钟会已经三十多岁了,但还没结婚。

反对钟会担任伐蜀大军统帅的人认为,其他将领的家属都留在了京城做人质,钟会没有家属,全家只有他一个人,您放心吧,司马公。

司马昭信心十足。他坚信用人不疑,选择钟会是因为他认为钟会有能力灭掉蜀国。

钟会虽然手握重兵,想要造反,但在司马昭看来,他根本成不了事。因为蜀汉的军民对他可是恨得要命,肯定不会帮他;再说,大家心里都想着魏国,魏国的大军也绝不会支持他。倒是邓艾有点不太安分,得多多提防他。

和出身高贵的钟会相比,邓艾则是从底层一步步爬起来的。攻下成都后,邓艾代表曹魏接受了刘禅的投降。

邓艾立下了赫赫战功,但他擅自给投降的蜀汉官员封官许愿,并在给司马昭的信中流露出愈发骄傲的情绪。这些举动大大增加了司马昭对他的猜忌。

然而司马昭显然判断失误,邓艾只是稍微得意了一下,真正打算做大事的是钟会。

他一直很尊敬有才之士,姜维归顺后,不仅得到了所有印信、武器和衣物的归还,还受到了上宾的待遇。经过几天的相处,姜维逐渐赢得了钟会的信任,同时也察觉到了他日益膨胀的野心。

手里握有十几万魏军,加上姜维和数万蜀汉的投降士兵,刘禅那样的人竟能撑这么久,我为何就不能和司马昭一较高下?钟会的心思变得越来越大胆。

姜维一番劝说后,钟会决定起兵反叛。如今雍州和凉州兵力空虚,都被他带走了。如果北上顺利,就能横扫曹魏,统一天下;若不顺利,也能退回益州,自立为王。

钟会为了清除阻碍,故意捏造罪名陷害邓艾,从而扫除最大障碍。

钟会一心想要在蜀地自立为王,最担心的就是手握重兵的邓艾。邓艾不仅手下有强大的军队,而且在军事才能上超过他。

邓艾不可能和自己尿到一个壶里,所以必须想办法除掉他,才能移除造反路上最大的绊脚石。

钟会注意到了邓艾的自负,经常在剑阁截下邓艾寄给司马昭的信件。钟会的父亲是一位有名的书法家,他的书法技艺也非常出色。

他把邓艾的原件毁了,用自己写的信件替上,内容更加狂妄。司马昭收到假信后越想越害怕,最后只能下令让钟会把邓艾抓回洛阳审问。

监军卫瓘奉命带少数士兵去成都逮捕邓艾。钟会知道卫瓘人少,邓艾及其部下不会坐以待毙,只会等着卫瓘来抓,然后被砍头,彻底坐实谋反的罪名。到时候钟会就可以以平乱的名义带兵作战,岂不是美滋滋?

没想到,卫瓘突然袭击邓艾的营帐,凭借出色的口才让邓艾父子乖乖坐进囚车。连邓艾的部下准备抢劫囚车的,都被卫瓘说服回去了。结果不错,邓艾父子被送走了,自己在益州大展宏图,无疑会顺利得多!

钟会错失良机 姜维巧计除三贤士

司马昭真是个老奸巨滑的人。他给钟会写信,说贾充已经带了一万多人的步骑兵进驻汉中乐城了,他自己的大军十万也在长安待命,等着和你见面呢!

钟会看完信后吓了一跳!抓个邓艾用得着这么兴师动众吗?我胜利归来需要十万大军在长安迎接吗?这肯定是司马昭起了疑心,开始防备我了。

钟会决定立刻起兵反叛,任命姜维为主将。姜维表面上支持钟会,实际上希望鹬蚌相争时渔人得利,利用钟会的野心趁机恢复蜀汉政权。

第二年的正月,钟会来到成都,召集了蜀汉的旧官员和魏军中的高级将领,在蜀汉的朝廷上为不久前去世的曹魏郭太后举行了哀悼仪式。

突然拿出了郭太后留下的诏书,说是要依照遗命起兵对抗篡夺魏国的司马昭。

说完之后,钟会把这些魏军将领们分别软禁了起来,并且派出了亲信代替他们统领军队。

钟会虽然找了个冠冕堂皇的理由起兵,但大家都不买账,一眼就看穿了他的真实目的。姜维主张把那些不听话的将领杀了,但钟会一直拿不定主意,既不敢放这些人回去,也不敢下手除掉他们。

钟会希望得到卫瓘的支持,但这个小子机智过人,知道自己不能跟着钟会一起作乱,但又不能当面拒绝。于是,他借口上厕所溜了出来,拖延时间想办法。

巧了,在厕所里碰到了护军胡烈的部下丘建。

丘建从卫瓘那里听说胡烈等人被软禁后,便向钟会请求让胡烈的一个亲兵去照顾他的生活。没想到钟会竟然同意了,还允许每个被软禁的将领都有一个亲兵来照料日常起居。

被限制行动的魏国将领不仅能够互通消息,还将钟会密谋叛乱的事告诉了自己的手下。胡烈的儿子胡渊更是杜撰了一个谎言来恐吓魏军士兵。

钟会打算利用投降的蜀汉士兵发动叛乱,那些不愿意听从他的魏国士兵都会被欺骗并杀害。

在大家害怕的时候,这个谣言迅速在军队中传开了,钟会的阴谋被揭穿了!魏军的士兵们在下级军官的带领下,纷纷拿起武器去救自己的首长。

钟会最终决定派兵去处置那些将领,但那些将领早已用家具把门窗堵得严严实实,让他难以得手。等到大批士兵救出了被关押的魏军将领,钟会的叛变计划也就此泡汤了。

在胡烈和卫瓘的带领下,魏军对钟会发起了反击。士兵们怒火中烧,将钟会杀了。姜维也是在连续斩杀了几名敌人后,被魏军士兵击倒。士兵们还切开了他的腹部,发现他的胆子大得像一个碗。

古代有人据此夸赞姜维,说他善于出奇制胜,想出鼓动钟会作乱的计策来;现代有医学专家认为,姜维这是胆结石把胆囊撑大了。

钟会的叛乱最终被魏军自行平定了。姜维曾向刘禅保证,只要忍耐几天,他就有办法让国家重见光明,但这个计划最终也以失败告终。

钟会和姜维都惨死,重臣张翼、刘禅的太子刘璿等人都被乱军杀害,连成都等地的百姓也深受其害。

“三贤”中有两个已经结婚了,剩下的一个“贤”邓艾还在被押往洛阳的囚车上。按道理说,真正造反的钟会已经被揭露并失败了,所以邓艾应该是无辜的。

邓艾的部下建议把邓艾追回来,可监军卫瓘之前和钟会联手,写了一份奏章,故意污蔑邓艾。卫瓘怕邓艾日后找他麻烦,于是故意派邓艾的仇人田续去追他,结果直接把邓艾和他儿子都杀了。



上一篇:900万捡漏4500万?皇马神操作让足坛炸锅了!
下一篇:日军俘获十万荷兰战俘待遇如何?婆罗洲女性命运大揭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