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品展示

上半年浙江11市工业排行:宁波夺冠,嘉兴第三,绍兴领先温州

发布日期:2025-07-24 03:51    点击次数:119

最近跟朋友聊起浙江的发展,突然想起2024年上半年的工业数据出炉了,挺有意思。宁波又是老大,规模以上工业产值冲到了2520多亿。杭州紧随其后,2100多亿。最让我意外的是嘉兴,那个夹在上海杭州之间的小兄弟,居然悄咪咪干了1400多亿,排到了第三!绍兴也争气,接近1080亿,把传统制造业大户温州(820多亿)给超了。台州、金华、湖州、舟山、衢州也都各有成绩。这排名一出,估计不少温州朋友心里得纳闷了:咱温商走天下,咋在家门口还被绍兴抢先了?

宁波凭啥能一直当老大? 说实话,去年出差去北仑港,那集装箱堆得像山一样的场景,至今印象深刻。得天独厚的地理位置真是宁波的“杀手锏”。面朝大海,背靠庞大的经济腹地,天然良港吸引着全球的货轮,也像磁铁一样吸来了资金、企业和人才。但这还不是全部。我发现宁波的产业路子特别“宽”,不像有的地方押宝一两个行业。重化工、装备制造这些传统强项根基扎实得很,你去看镇海炼化、海天塑机这些巨头就知道了。同时,它的新材料、电子信息这些新赛道也没闲着,跑得挺快。这种做法聪明在哪?打个比方,就像投资不把鸡蛋放一个篮子里,哪怕某个行业遇到点风浪,其他领域还能撑着船往前走。更关键的是,宁波那股子钻研劲儿。他们舍得在研发上砸钱,跟高校、研究机构绑得紧,总想着怎么把技术往上提一提,把产品做得更好点。这种靠港口、靠产业宽度、靠技术创新的组合拳,才是它长期霸榜的底气吧。

嘉兴这个小个子,咋窜到第三那么高? 它的秘诀,我觉得一半在地图上就看得清清楚楚。翻开地图,嘉兴正好卡在沪、杭、苏这个“金三角”的核心位置,高速、高铁、港口(乍浦港)把它和周围几个“大佬”紧紧连在一起。这种位置,简直是承接产业和人口的黄金宝地。我有个大学同学就是被嘉兴吸引过去的,他说那边政府办事效率高,对新产业特别友好。确实,嘉兴这几年卯足了劲发展集成电路、智能家居、新能源这些新兴产业,政策红包一个接一个。不过朋友也私下抱怨,发展快了,环境压力确实也大,蓝天白云的天数好像没以前多了。这大概就是硬币的两面——经济跑得快是好事,但怎么跑得远、跑得稳,还得在环保和资源上多花心思。或许,这就是它风光背后正在琢磨的大课题。

绍兴怎么就悄悄把温州超了? 这对比确实有点戏剧性。绍兴的产业,感觉像一棵枝繁叶茂的老树,根基深厚,还不断冒新芽。传统老底子,柯桥的“一块布”(纺织印染)、上虞的“一瓶酒”(黄酒)、诸暨的“一颗珍珠”和“一只袜子”闻名遐迩,这些是基本盘。但现在你去看看,它在新材料(比如绍兴滨海新区的化工新材料)、高端装备、生命健康这些领域也在发力。这种“多条腿走路”的模式,让它的根基比较稳。反观温州,我印象里还是那个“家家点火、户户冒烟”的民营经济发源地,鞋服、低压电器、眼镜、打火机…曾经风靡全国。但问题可能也出在这里——太依赖这些传统轻工制造了。全球经济打个喷嚏,或者消费习惯一变,这些产业就容易着凉。而且,感觉温州在拥抱新技术、培育像绍兴那样的新增长引擎上,步伐似乎慢了点?当然,温商的韧性和闯劲是刻在骨子里的,相信他们也在努力转身。

这么看下来,浙江这盘工业棋下得真是各有千秋。宁波靠的是“大港口+宽产业+强创新”,稳坐头把交椅;嘉兴靠的是“好位置+新产业”的东风,冲劲十足;绍兴则是“老底子+新动能”的混合打法,实现了对温州的超越。而温州的暂时落后,某种程度上也反映了传统制造业在转型浪潮中面临的普遍挑战。说到底,未来的比拼,地理优势是老天爷赏饭,但怎么吃好这碗饭,关键还是看产业结构能不能更结实、更有弹性,看科技创新这把火能不能烧得更旺。浙江这些城市的故事,其实也给其他地方提了个醒:光靠老本行不行了,既要守住根基,更要敢于拥抱变化,找到属于自己的那片新蓝海。这条路不容易,但谁先找到门道,谁就能在下一轮竞赛里占得先机。你说是不是?



上一篇:股票T+0怎么开通?A股与境外市场操作全解析
下一篇:高盛:基石投资者贡献了今年港股IPO融资额的42%,其中三分之二来自海外